欲随流水访高朋,西往苍梧到未曾。
日暗峡山迷鸟路,客投江店认渔灯。
定伤秋草思乡国,一吊荒原感废兴。
叔夜道疏人共弃,入山长揖问孙登。

【注释】

送黄长眉之苍梧访米南溪隐居:

黄长眉,即黄山谷。苍梧,山名。在今广西梧州市西南。米南溪,即米元章,字元章,号海岳外史,江西人。南溪,其隐居地。

欲随流水访高朋:欲:想要;随:跟从;流水:指江水;高朋:高尚的朋友。想跟随江水去探访朋友。

西往苍梧到未曾:往:到,往西;苍梧:地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未曾:未曾去过。想去西面苍梧的地方去却没有去过。

日暗峡山迷鸟路:日暗:天色昏暗;峡山:山峡;鸟路:指山路;迷鸟路:迷失了通往山路的路径。天色昏暗,峡谷中的道路使人迷失方向,难以辨认,难以辨认出通向山林小路的路。

客投江店认渔灯:客:客人;投:投奔;江店:江边的旅店或客栈;认:认出;渔灯:渔船上发出的灯光。客人投奔江边的小旅店或客栈时,认出了渔夫的灯光。

定伤秋草思乡国:定:一定;伤:悲伤;秋草:指秋天的草地;思乡国:思念家乡的国家。一定因为看到秋天的草地而感到悲伤。

一吊荒原感废兴:吊:哀痛;荒原:荒芜的原野;废兴:废置、衰落。对荒芜的原野感到悲哀,因它导致了社会的衰败。

叔夜道疏人共弃,入山长揖问孙登:叔夜:晋代人王戎;道疏:道路疏阔;人共弃:人们共同抛弃;入山长揖问孙登:进入深山时向孙登长揖问候;长揖:长者对晚辈行礼时的一种礼节;孙登:传说中的仙人。王戎认为道路疏阔,人们共同抛弃,进入深山后向孙登长揖问候。

【赏析】

这首七律写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八月。当时作者正闲居带湖家中,黄长眉来访。这首诗就是诗人在带湖与黄长眉相别时所写的。

首联“欲随流水访高朋,西往苍梧到未曾。”两句,写诗人欲与黄长眉一道顺流东下,探访他的好友米元章,但是没有成行,只身到了苍梧,却没能找到他。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颔联“日暗峡山迷鸟路,客投江店认渔灯。”两句,写诗人在苍梧的峡山迷路,无法找到前往米元章隐居地的路径。又来到江边小店里投宿,认出了渔夫的灯火。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朋友的关心。

颈联“定伤秋草思乡国,一吊荒原废兴。”两句,写诗人在江边小店里投宿,看到秋草凋零,深感自己远离家乡的痛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衰败的忧虑。

尾联“叔夜道疏人共弃,入山长揖问孙登。”两句,写诗人认为自己的道路过于疏阔,被人抛弃,于是进入深山之中,长揖问候那位隐士孙登。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写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以及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社会现实的忧患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