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沉沉隐窟室,炉烟袅袅杂烟萝。
青眼抱琴者谁子,披襟一奏高山里。
千溪流水寂无声,万壑浮云飞不起。
忽闻玉佩声珊珊,三仙尽下云旗幡。
口中谱出飞龙引,坐命之子一再弹。
须臾饮客□天酒,佐之瑶琨碧莲藕。
胡麻饭带玉田砂,雀舌龙团无不有。
相将出山日已倒,复踏葛洪亭上草。
断碣模糊不堪读,落花满地无人扫。
岂自山灵秘幽胜,不教词客迹凌竞。
三仙长揖闭玄关,欲向何人叩上乘。
【注释】
阙题:宫观门上题的诗。阙,宫观门上的望楼;题,写在壁上的文字。
钟鼓沉沉隐窟室:寺中钟鼓声沉远,隐入深密的石窟之中。
炉烟袅袅杂烟萝:香炉里缭绕着袅袅烟气,与缠绕的青藤相杂。
抱琴者谁子:怀抱古琴的人是谁。
披襟一奏高山里:敞开衣服一弹奏高高的山岭。
千溪流水寂无声:千条小溪的流水静静地流淌着。
万壑浮云飞不起:无数山间的沟壑,云雾缭绕,却飘不起来。
忽闻玉佩声珊珊:忽然听到玉佩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玉佩:指神仙所佩之玉器。
三仙:泛指三位仙人。
尽下云旗幡:纷纷从云中飘下来旌旗和幡幢。
口中谱出飞龙引:嘴里吟唱出了《飞龙引》。
坐命之子一再弹:坐着命令他再三弹奏。
须臾饮客□天酒:一会儿让客人喝上天上的美酒。
佐之瑶琨碧莲藕:用瑶琨和碧莲藕来作为美酒的佐料。
胡麻饭带玉田砂:用胡麻饭,带着玉田砂来作菜。
雀舌龙团无不有:雀舌、龙团都是茶名。
相将出山日已倒:一同走出山去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复踏葛洪亭上草:又走过了葛洪的亭子上那片绿草。
断碣模糊不堪读:断崖上残存的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落花满地无人扫:地上落满了落花,却没有人打扫。
岂自山灵秘幽胜,不教词客迹凌竞:难道是这座山神灵,只把幽静的胜景藏起来,不让人词客来打扰吗?
三仙长揖闭玄关:三位仙人拱手作揖,关上了玄妙的门扉。
欲向何人叩上乘:想要向什么人请教上乘之道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风景和道士活动的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首句“钟鼓沉沉”,写出了寺院中寂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寺院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色,香炉里的香烟缭绕,环绕着青翠的山野树木。
第二句“炉烟袅袅”继续描述香炉中的烟雾,与山野树木相互交融。“杂烟萝”则进一步描绘出一幅烟笼翠萝的画面。
第三句“青眼抱琴者谁子”,描述了一位怀抱古琴的人,可能是一位道士或文人。他正在弹奏着高山的曲子,声音悠扬动听。
第四句“披襟一奏高山里”,继续描绘那位怀抱古琴的人,他正在弹奏着高山的曲子,声音悠扬动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五句“千溪流水寂无声”,描述了千条小溪的水流静静地流淌着。这里运用了“寂无声”这一词语,强调了大自然的宁静和和谐。
第六句“万壑浮云飞不起”,描绘出无数山间的沟壑,云雾缭绕,却飘不起来的景象。这既体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七句“忽闻玉佩声珊珊”突然听到玉佩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这里的“玉佩”可能指的是仙境中的仙人们所佩带的玉器,也可能是形容他们的声音如玉般美妙。
第八句“三仙尽下云旗幡”,三仙们纷纷从云中飘下来旌旗和幡幢。这些神仙的形象既神秘又威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敬畏和敬仰。
第九句“口中谱出飞龙引”,嘴里吟唱出了《飞龙引》。这里的“飞龙引”可能是指一种道教音乐或舞蹈,也可能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旋律。
第十句“坐命之子一再弹”,坐着命令他再三弹奏。这里的“坐命”可能指的是一种神秘的仪式或命令,而“一再弹”则表明这位道人在不停地为人们演奏着美妙的音乐。
第十一句“须臾饮客□天酒”,一会儿让客人喝上天上的美酒。这里的“□天酒”可能是指一种神奇的酒,能够使人感受到天堂般的美好。
第十二句“佐之瑶琨碧莲藕”,用瑶琨和碧莲藕来作为美酒的佐料。瑶琨和碧莲藕都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能够使酒更加美味可口。
第十三句“胡麻饭带玉田砂”,用胡麻饭,带着玉田砂来作菜。胡麻饭是一种传统的主食,而玉田砂则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能够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
第十四句“雀舌龙团无不有”,雀舌、龙团都是茶名。这里的“无不有”表示各种茶叶都有,反映出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十五句“相将出山日已倒”,一同走出山去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十六句“复踏葛洪亭上草”,又走过了葛洪的亭子上那片绿草。这里的“复踏”表示再次踏上,而“葛洪”则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亭子成为了后人传诵的圣地。
第十七句“断碣模糊不堪读”,断崖上残存的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这里的“断碣”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石碑或石刻,而“不可读”则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承的重视。
第十八句“落花满地无人扫”,地上落满了落花,却没有人打扫。这里的“落花”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留恋和不舍。
第十九句“岂自山灵秘幽胜”,难道是这座山神灵,只把幽静的胜景藏起来,不让人词客来打扰吗?这里的“岂自”可能表示疑问或否定,而“幽胜”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第二十句“三仙长揖闭玄关”,三位仙人拱手作揖,关上了玄妙的门扉。这里的“长揖”可能表示尊敬或谦卑,而“玄关”则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境界或门户。
第二十一句“欲向何人叩上乘”,想要向什么人请教上乘之道呢?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道学的探索和追求。
第二十二句“须臾饮客□天酒”,一会儿让客人喝上天上的美酒。这里的“□天酒”可能是指一种神奇的酒,能够使人感受到天堂般的美好。
第二十三句“佐之瑶琨碧莲藕”,用瑶琨和碧莲藕来作为美酒的佐料。瑶琨和碧莲藕都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能够使酒更加美味可口。
第二十四句“胡麻饭带玉田砂”,用胡麻饭,带着玉田砂来作菜。胡麻饭是一种传统的主食,而玉田砂则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能够增加菜肴的营养价值。
第二十五句“雀舌龙团无不有”,雀舌、龙团都是茶名。这里的“无不有”表示各种茶叶都有,反映出作者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十六句“相将出山日已倒”,一同走出山去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这里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二十七句“复踏葛洪亭上草”,又走过了葛洪的亭子上那片绿草。这里的“复踏”表示再次踏上,而“葛洪”则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亭子成为了后人传诵的圣地。
第二十八句“断碣模糊不堪读”,断崖上残存的碑文模糊不清,难以辨认。这里的“断碣”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石碑或石刻,而“不可读”则表达了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传承的重视。
第二十九句“落花满地无人扫”,地上落满了落花,却没有人打扫。这里的“落花”既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留恋和不舍。
第三十句“岂自山灵秘幽胜”,难道是这座山神灵,只把幽静的胜景藏起来,不让人词客来打扰吗?这里的“岂自”可能表示疑问或否定,而“幽胜”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第三十一句“三仙长揖闭玄关”,三位仙人拱手作揖,关上了玄妙的门扉。这里的“长揖”可能表示尊敬或谦卑,而“玄关”则代表着一种神秘的境界或门户。
第三十二句“欲向何人叩上乘”,想要向什么人请教上乘之道呢?这句表达了作者对道学的探索和追求。
第三十三句“须臾饮客□天酒”,一会儿让客人喝上天上的美酒。这里的“□天酒”可能是指一种神奇的酒,能够使人感受到天堂般的美好。
第三十四句“佐之瑶琨碧莲藕”,用瑶琨和碧莲藕来作为美酒的佐料。瑶琨和碧莲藕都是一种珍贵的食材,能够使酒更加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