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峡疑纵鬼斧擘,中藏鹫峰三万级。
攀跻十步五步生,顿地何能避燥湿。
咽渴唇焦尚未穷,半腰已出天地笼。
翩翩自谓凌绝顶,仰望犹觉连高空。
一道飞泉开杳霭,下冲涧谷穿藤葛。
山僧斜引入茶铛,时有惊涛响木末。
老松抱石纷相迎,旁翳不测之深坑。
直干排风虎豹啸,高枝屈铁虬龙撑。
夹路筼筜如栉密,昔年曾入轩辕律。
节里犹藏二帝魂,寒声向人每萧瑟。
石壁萧条霾苍烟,芒鞋翻愁不可前。
行行忽尽最高处,却怪天上有平地。
冠峰特耸金仙阙,海蜃何年吹雾结。
僧贫地险客来稀,佛大寥寥自生灭。
乱岭支附若赘瘤,翠屏晚对欲点头。
峡水横拖锡杖白,贾船细作木杯浮。
山静昼闻猿狖哭,窗空夜有斗牛宿。
犀潭锁断气犹黄,狮子封苔汗长绿。
琳宫无数点山阿,俯览不异屯蜂窝。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维桢的《阙题》。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卷,通过对玉峡、鹫峰、飞泉、老松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玉峡疑纵鬼斧擘(译文:玉峡好像被鬼斧劈开一般)
注释:玉峡,指玉溪峡谷。鬼斧,形容其山势之险峻。
赏析: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峡谷的险峻景象,仿佛是鬼斧神工所雕琢而成。中藏鹫峰三万级(译文:中间藏着高达三万级的鹫峰)
注释:鹫峰,指峨眉山上的金顶。鹫峰三万级,形容其高耸入云。
赏析:诗人通过“中藏”一词,巧妙地表现出峨眉山的雄伟壮观。半腰已出天地笼(译文:身体已经脱离了天地的束缚)
注释:天地笼,指天空和大地。
赏析:诗人用“半腰”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攀登至山顶时,身体与天地之间的距离感。翩翩自谓凌绝顶(译文:我飘飘然认为自己已经登上了最高处)
注释:翩翩,形容轻盈飘逸。
赏析:诗人以自豪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仰望犹觉连高空(译文:仰望着仍然觉得天空很高)
注释:高空,即天空之上。
赏析:诗人在感叹之余,也流露出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一道飞泉开杳霭(译文:一缕飞泉从云雾中流淌而出)
注释:飞泉,指瀑布。杳霭,指云雾缭绕的景象。
赏析:诗人用“开”字,生动地描绘了瀑布从云雾中喷涌而出的壮丽景象。下冲涧谷穿藤葛(译文:瀑布冲刷着山谷,穿过藤蔓)
注释:涧谷,指山谷中的河流。藤葛,指生长在岩石上的藤蔓植物。
赏析:诗人通过对瀑布与山谷的互动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山僧斜引入茶铛(译文:山里的和尚斜着身子进入茶锅)
注释:茶铛,指茶壶或茶具。
赏析:诗人借用“斜入”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里和尚进入茶锅的情景,既幽默又富有生活气息。时有惊涛响木末(译文:时常有惊涛拍岸的声音传来)
注释:木末,指岸边。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惊涛拍岸的声音,表达了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老松抱石纷相迎(译文:老松抱住石头,互相迎向对方)
注释:老松,指古老的松树。抱石,指抱住石头。纷相迎,指互相迎接。
赏析: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松树与石头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旁翳不测之深坑(译文:旁边隐藏着难以探测的深坑)
注释:不测之深坑,指深不可测的地下洞穴。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深坑的隐蔽性,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直干排风虎豹啸(译文:挺拔的树干抵御着狂风巨兽的咆哮)
注释:虎豹,指凶猛的动物。啸,指怒吼。
赏析:诗人用“直干”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木挺拔的姿态,同时也表达了对坚韧品质的赞美。高枝屈铁虬龙撑(译文:高高的树枝像是铁龙般的虬曲支撑)
注释:铁虬龙,指弯曲如铁的龙身。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树枝的形态特征,同时寓意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夹路筼筜如栉密(译文:道路两旁的竹子密集如梳)
注释:筼筜,指一种竹子。栉密,指整齐划一。
赏析:诗人通过对竹林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优美。昔年曾入轩辕律(译文:当年曾经进入过黄帝时代的律法)
注释:轩辕,指黄帝。律,指法律。
赏析: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古代法治精神的敬仰。节里犹藏二帝魂(译文:节骨眼上还藏着二帝的灵魂)
注释:二帝,指黄帝和炎帝。
赏析:诗人通过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寒声向人每萧瑟(译文:寒冷的声音总是让人感到凄凉)
注释:萧瑟,指凄凉、萧条。
赏析:诗人用“寒声”一词,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声音的冷清和凄凉感。石壁萧条霾苍烟(译文:石壁上一片萧条,笼罩着苍茫的烟雾)
注释:苍烟,指烟雾弥漫的景象。
赏析:诗人通过对石壁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荒凉之美。芒鞋翻愁不可前(译文:穿着芒鞋,心中满是忧愁)
注释:芒鞋,指草鞋。翻愁,指心中愁绪翻涌。
赏析:诗人借穿着芒鞋这一形象,表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无奈。行行忽尽最高处(译文:每一步都走到了最高处)
注释:最高处,指山顶。
赏析:诗人通过反复强调走到最高处的动作,表现了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毅力。却怪天上有平地(译文:却奇怪天上面还有平平坦展的地方)
注释:平地,指平坦的地方。
赏析: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和赞美。冠峰特耸金仙阙(译文:最高的山峰像矗立的金銮殿)
注释:金仙阙,指仙境的宫殿。
赏析:诗人用“冠峰”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山峰之高耸入云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追求高尚境界的愿望。海蜃何年吹雾结(译文:海市蜃楼何时能吹起云雾)
注释:海蜃,指海市蜃楼。何年,何时。吹雾结,指形成云雾。
赏析: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海市蜃楼形成时间的好奇和探寻之意。僧贫地险客来稀(译文:僧人贫穷,地方险恶,游客稀少)
注释:僧人,指僧侣。地险,指地势险峻。客来稀,指客人稀少。
赏析: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僧侣所处的生活环境及其艰难困苦的状态。佛大寥寥自生灭(译文:佛寺虽然宏大但显得空无一人)
注释:佛大,指佛寺规模宏大。寥寥,形容稀疏。自生灭,指自生自灭。
赏析:“佛大”一词突出了寺庙宏伟的规模,而“寥寥自生灭”则传达了一种孤独、无人问津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寺庙中人迹罕至的感慨。乱岭支附若赘瘤(译文:乱石嶙峋的岭脊如同多余的肿瘤一样)
注释:支附,指支脉延伸。赘瘤,指多余的肿瘤。
赏析:“若赘瘤”的形象比喻,既揭示了乱石岭的独特地貌,也隐喻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多余却又不可或缺的存在。翠屏晚对欲点头(译文:翠绿的屏风傍晚时分对着它好像要点头)
注释:翠屏,指屏风或山景。晚对,指傍晚时面对。
赏析:诗人通过“欲点头”这一细节描写,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峡水横拖锡杖白(译文:峡水横流拖着锡杖泛着白色的浪花)
注释:锡杖,指僧尼行走时所用的手杖。锡杖白,指水流带动下的白色泡沫。
赏析:诗人用“横拖”一词形容峡水流动之势,而“锡杖白”则形象地捕捉了水流动态和色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动感的画面。贾船细作木杯浮(译文:商船轻轻漂浮做着木桨状的杯子)
注释:贾船,指商船。木杯浮,指木船漂浮的样子。
赏析:诗人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船只比作漂浮的木杯,既富有想象力,也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山静昼闻猿狖哭(译文:山林寂静的时候可以听到猿猴的啼哭声)
注释:猿狖哭,指猿猴的叫声。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山林中猿猴的哀鸣之声,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窗空夜对无灯火(译文:夜晚窗户空空如也看不到任何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