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虽无私,人事有倚伏。
台观变坑阱,衽席为韔箙。
休嗟行路难,羊肠乃平陆。

【注释】

行路难:走不通的路,比喻困难重重。

天地虽无私:天地无私心。

人事有倚伏:指世事变化莫测。

台观变坑阱:台观,指高台;坑阱,喻险阻、祸害。

衽席:古时卧具,这里借指床铺。

韔箙(bēfú):用皮革包裹箭袋。

休嗟行路难,羊肠乃平陆:不要叹息走不了的路,羊肠小道也能通到平坦的大道。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求仕不得后写的一首自勉诗。全诗以“行路难”为题,抒发自己仕途不顺利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虽然屡遭挫折,仍然积极向前的精神。

首句“天地虽无私”,诗人用自然界的无私来比喻社会的公道,指出世间万事都遵循着自然规律而运行,社会没有偏袒任何人的道理。这两句看似简单,但却深刻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次句“人事有倚伏”,诗人进一步阐述了人生的起伏不定。这句话表达了人生道路充满了曲折和变化,有时顺风顺水,有时却陷入困境。这种人生的无常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三句“台观变坑阱”,诗人将台观比作高台,将坑阱比作险阻,形象地描绘了人生中的艰难险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各种困难的认识和理解,也暗示了诗人在仕途上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最后一句“羊肠乃平陆”,诗人用“羊肠”(狭窄弯曲的道路)比喻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使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也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最终能够走出困境,达到成功的彼岸。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更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乐观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