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谏好言事,召见拜司𨽻。
弹劾中黄门,鲠切无所避。
天子初见容,谓是敢言吏。
以兹增感激,居官厉锋气。
奏对金商门,缚下都船狱。
髡头徙朔方,众怒犹不足。
私剑揣其喉,赤车再收族。
横尸都亭前,妻子不敢哭。
酒色作直都杀人,藏头畏尾徒碌碌。

【注释】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本篇为汉末建安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的现实。

直谏:指敢于直言进谏,向皇帝提出批评或建议的人。

好言事:善于言辞。

司𨽻(yìn):古代的一种官名,掌管宫中事务。

中黄门:宦官的统称。

鲠(gěng)切:指正直敢言。

天子:这里指东汉灵帝刘宏。初见容:最初受到重用。

谓是:认为是。

以兹:因这(次)。

感:感激。

居官:当官。厉锋气:振奋精神。

金商门:皇宫的金銮门,代指宫廷。

都船狱:汉代监狱名,设在长安城都亭门外。

髡头:剃去头发,指受刑后髡首之刑。徙朔方:流放边远地区。

赤车:指被诛杀者所乘坐的车。

横尸:倒毙的尸体。

酒色:指淫乱之事。作直:指贪赃枉法、贪污受贿。都人:指洛阳一带的人民。杀人:杀人害命。

藏头:隐姓埋名,不敢暴露真实身份。畏死:害怕死亡。徒碌碌:白白地混日子,无所作为。

【译文】

我直言进谏,不怕得罪权贵而受到贬斥;

敢于弹劾宦官,不避艰险,毫无畏惧之心。

起初皇上对我十分赏识,认为我是能直言进谏的官吏;

我因此更加努力工作,振奋精神,为国尽忠。

我上奏议论朝政时,在金銮门与皇上面对面;

我被逮捕下狱之时,都是从长安城都亭门外被押送。

我被剃去头发,发配到边远地区去受刑;

众人愤怒,但朝廷仍然不肯宽容我。

我怀揣私剑,刺杀宦官,再将他全家处死;

我的头颅倒在都亭门前,我妻子儿女都不敢哭出声来。

我贪污受贿,贪赃枉法;奸邪小人,欺君罔上,作威作福;

我因此被关进牢狱,无法逃脱罪责,只能任其宰割而死。

【赏析】

此诗作于建安年间,诗人目睹天下大乱,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内心悲愤不已,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行路难》。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共分四层:

一开头就写自己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直谏”二字,道出了诗人一生的志节和品格。他不仅敢于上书直言,还敢于面见皇帝,甚至敢于弹劾宦官。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多么难得啊!

“中黄门”、“劾”,都是宦官的代称,“无避”二句,表明了诗人对宦官的态度。他不怕他们的威胁恐吓,敢于向他们进行大胆的揭发和批判。这就充分表现了他的正义感和无畏精神。

二写自己虽然有直谏的勇气和胆量,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回报。他刚直敢言,却遭到皇帝的冷落和排斥;他弹劾宦官,却没有得到任何支持;他为民请命,却被人们视为多管闲事。这种境遇使诗人感到极度痛苦和失望。

三、四两句,又回到诗人自己的处境上来。他被关进了牢狱,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在狱中度过余生。他的头发被剃光了,被押送到边远地区去了;他的亲友们都怕惹麻烦,不敢和他来往;他的儿子女儿们也不敢为他流泪。这一切都说明他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但他仍然没有屈服,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全诗以“行路难”开篇,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将作者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