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黄河之水从天来,一朝乃没梁王台。
梁王台成高崔嵬,禁门平旦车如雷。
千尺金堤坏,百里严城开。
君臣将相竟安在,化为白鼋与黄能。
乃知水可亡人国,昆明劫灰何如哉。
解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从天来,一朝竟没梁王台。
梁王台成高崔嵬,禁门平旦车如雷。
千尺金堤坏,百里严城开。
君臣将相竟安在?化为白鼋与黄能。
乃知水可亡人国,昆明劫灰何如哉。
注释:
- 君不见黄河之水从天来,一朝竟没梁王台。这句话通过比喻,表达了黄河水的突然消失,暗示了梁王台的坚固和长久。
- 梁王台成高崔嵬,禁门平旦车如雷。这句话描述了梁王台的高度和雄伟,以及早晨城门开启时车辆如雷般的声响。
- 千尺金堤坏,百里严城开。这句话表达了由于黄河水的流失,千尺高的堤坝被破坏,百里长的城墙被打开。
- 君臣将相竟安在?化为白鼋与黄能。这句话表达了当黄河水淹没了整个城市后,原来的君臣、将军和将领都无处可藏,最终变成了白鼋和黄色的水怪。
- 乃知水可亡人国,昆明劫灰何如哉。这句话表达了只有知道水可以摧毁国家,才能明白昆明劫灰的悲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黄河水的突然消失和梁王台的宏伟壮观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黄河水的突然消失和梁王台的辉煌景象,引发了对于国家兴衰和人类命运的深思。黄河水的突然消失象征着国家的衰落和灭亡,梁王台的辉煌景象则代表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然而,这一切终究敌不过自然的规律和历史的车轮,国家的兴衰和人类的命运都是无法逃脱的自然规律所决定。诗人以黄河水的突然消失为背景,通过对梁王台的描绘和对君臣将相的怀念,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人通过反问“昆明劫灰何如哉”来表达自己对自然规律和历史车轮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