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凉秋欲雨时,共怀幽兴借佳期。
未从机石窥灵匹,且喜风林待妙词。
几处针楼人并倚,阿谁银汉独相思。
狂来搔首青天外,曙色星河到槛垂。

丙辰初秋六夕何似公伍国开有开同诸弟过集小楼

静夜凉秋欲雨时,共怀幽兴借佳期。

未从机石窥灵匹,且喜风林待妙词。

几处针楼人并倚,阿谁银汉独相思。

狂来搔首青天外,曙色星河到槛垂。

【注释】

丙辰:即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是作者任端州知州时所作《秋夜与客会饮小楼》。六夕:指初秋的六个夜晚。何似:如何比拟。公伍国开:名国珍,曾于元丰二年(1079)以右迪功郎监南安军盐酒税。

有开:名国珍,字子开。同诸弟:一同的弟弟。过集:来到这里聚会。小楼:即《秋夜与客会饮小楼》中之《小楼》,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城南隅。

静夜凉秋欲雨时,共怀幽兴借佳期。

未从机石窥灵匹,且喜风林待妙词。

几处针楼人并倚,阿谁银汉独相思?

狂来搔首青天外,曙色星河到槛垂。

【译文】

初秋六日晚,我邀集了各位弟弟来到小楼。

夜凉如水,秋风渐起,似乎要下小雨了,我们一边赏景,一边饮酒作诗。

虽然未能从机石上看到仙人,但风中的树林却仿佛等待着妙词佳句。

几座高楼的栏杆边,人们互相倚靠,只有一人独自仰望星空,相思不已。

他仰头望天边,发现天色已晚,星辰已经出现在窗外的天空,银河也垂下了帘子。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公元1076年(丙辰年)中秋后六日,在端州任上,邀请他的几位弟弟一起游赏于小楼之上。此诗描写了他们赏月饮酒、吟诗作对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相聚的欢乐。

首两句写景。”秋欲雨时”表明时节为秋天,天气凉爽,正是下雨的好时机。”共怀幽兴”表明诗人与诸弟共同欣赏美丽的风景,抒发他们的情怀。”未从机石窥灵匹”暗示他们没有从岩石中发现仙灵,而”且喜风林待妙词”则表示他们很高兴风和树林都在期待着美妙的词句。

三四句描绘了他们饮酒作诗的情景。”人并倚”表现了他们在饮酒作诗时的欢快心情。”阿谁银汉独相思”则表现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仰望夜空时,感到孤独和思念亲人的心情。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自己登高所见所感的写照。他仰头看见天空已经暗了下来,星星出现在窗外,银河也垂下了帘子,于是感慨万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