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塘借栖三径偏,故人相过夕阳前。
亭小正宜客坐密,夜凉更喜山光连。
戛戛竹风多作籁,摇摇荷露不成圆。
怪杀汪汪黄叔度,苦将觞政代颓然。
【注释】
黄逢永:诗人名。黎君:指作者的朋友。陶遥光:诗人友人。陈集生:诗人朋友,字集生。诸子:指陈集生的儿子辈。携酒见过:带着酒来访。池亭:池塘边的亭台。用黄韵:诗中用了《楚辞·招隐士》“余不忍为此态也”的“黄”字。
林塘借栖三径偏,故人相过夕阳前。
林塘:树木环绕的池塘。借栖:借居。三径:三条小道。偏:曲折之处。故人:老朋友。相过:一同前来。夕阳前:傍晚时分。
亭小正宜客坐密,夜凉更喜山光连。
亭:小亭子。坐密:座位紧凑。夜凉:夜晚凉爽。山光:山色和光影。
戛戛竹风多作籁,摇摇荷露不成圆。
戛戛:形容竹子发出的声音。籁:风声。成圆:成为完整圆形。
怪杀汪汪黄叔度,苦将觞政代颓然。
汪汪:形容酒水沸腾的样子。黄叔度:即黄琼,字叔度(?—74),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汉章帝时拜为尚书令、太中大夫、太子少傅。觞政:以酒会友。颓然:失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黄逢永在友人黎君、陶遥光、陈集生等人携酒来访后写的一首七律。首联描写了与好友们一起在夕阳下相聚,在林塘边的小亭子中畅饮的情景;颔联则描述了在夜幕降临时,山色和光影与亭子里的客人相互映衬的美好景象;颈联则通过描述竹子的风声和荷露的形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尾联则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然有着满腹经纶但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无奈之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相聚时刻的温馨回忆,也有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感慨,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