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北走又南游,解却征鞍上小舟。
踪迹乍同江上梗,心情仍愧泽边鸥。
回看道路浮云隔,此去山川王气收。
国子先生官自冷,逢迎那得到沧洲。

【注释】

滕县:今山东滕县。留雍之命:指张留雍被召为中书舍人,出京赴任事。遂自夏镇:于是从夏镇返回。夏镇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南漫赋:即《南渡赋》,是作者在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被俘北去时写的一篇辞别文,后因避讳,称其为《南渡赋》。

【赏析】

此诗作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作者在被金兵俘虏北去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贞不渝,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不安的心情。

首联“一身北走又南游”,写出了诗人身陷敌营,不得不随军北行后又被迫南返的艰难处境。

颔联“踪迹乍同江上梗,心情仍愧泽边鸥”,则写自己在北行南返的旅途之中,忽遇江上水草梗阻,心情郁闷;与泽边鸥鸟相比,更觉惭愧。这里“江”指黄河,“泽”指的是大湖泽,即今河南兰考东南的大湖泽。

颈联“回看道路浮云隔,此去山川王气收”,写诗人在北行南返的途中,忽然发现前面的道路被浮云隔断,而自己此行所要去的目的地,正是当年金主完颜亮南侵宋朝时被认为有帝王之气的地方,如今看来,这所谓的“王气”恐怕已经没有了,因而不禁感慨万分。

尾联“国子先生官自冷,逢迎那得到沧洲”,则是说,像国子监这样的学府,老师学者都过着清苦的生活,而我这样的寒士,又怎么能指望能到那里去当一名教授或讲师呢?

全诗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