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明月夜,咫尺望三山。
不奈凉秋色,乘风欲往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要结合诗中重要词语和句子进行思考,注意重点词句的含义或表达的意境,同时参考有关注解,理解诗意。“秋夜”点明了时间、地点;“戴公纶”,人名,即诗人的朋友,这里指代作者自己;“见过以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各赋十绝”,表明诗人与朋友见面时,以雨中的山果、灯下草虫的鸣声相呼应,赋诗酬答。“高楼明月夜,咫尺望三山。”“高楼”是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明月”是诗人此时心境的象征;“三山”泛指远方,也暗示着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不奈凉秋色,乘风欲往还。”诗人面对秋日之景,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惆怅,于是乘风而去,想要远游。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月夜高楼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

【答案】

①高楼明月夜,②咫尺望三山。③不奈凉秋色,④乘风欲往还。译文:我站在高楼之上,仰望那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大地,远处似乎隐约可见三座山峦。然而,我却无法忍受这凄凉的秋色,只好乘上清风,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因秋风而感到的凄凉之情。首句写景,“高楼”“明月”烘托出一片清寂之感;第二句抒情,“三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然而现实却让诗人无法实现这一梦想。第三句直接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无法忍受秋风所带来的凄凉之情,只得借助清风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