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向明开向暗开,芳丛暖焰照银台。
须臾烂漫都成蕊,顷刻凋零半是煤。
绣幌不愁疏雨至,纱窗只怕猛风来。
歌阑舞罢人归寝,一寸丹心未肯灰。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羞向明开向暗开,芳丛暖焰照银台。”

  • 注释: “羞”表达了一种害羞或羞涩的情感,这里可能指灯花在明亮与黑暗中都开放的景象。“芳丛”通常指花丛,但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灯火或烛光,而“暖焰”则强调了光线的温暖和温馨。“照银台”可能是指灯光照耀在装饰华丽的台灯上。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个既含蓄又富有情感的场景,灯花在光影中摇曳生姿,既有羞怯也有优雅,展现了一种微妙的美。

第二句:“须臾烂漫都成蕊,顷刻凋零半是煤。”

  • 注释: “须臾”意指很短的时间,“烂漫”形容花开得繁盛,而“蕊”特指花的花蕊。“顷刻”表示极短的时间,“凋零”描述花朵迅速枯萎的样子。“半是煤”暗示这些花最终变成了煤炭一样的物质。
  • 赏析: 这两句通过对比盛开时的繁华到凋谢后的灰烬,形象地表现了生命短暂、美丽而又脆弱的本质。

第三句:“绣幌不愁疏雨至,纱窗只怕猛风来。”

  • 注释: “绣幌”指精美的帷幔,常用于室内装饰,象征华丽。“疏雨”指细雨,常用来比喻轻柔或短暂的影响。“纱窗”则是指用纱制成的窗户,这里可能指代保护性较弱的设施或环境。“猛风”则是强烈的风,可能带来破坏性的天气现象。
  • 赏析: 此句反映了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即使面临风雨的威胁也显得并不担心,反映出内心的坚定和乐观态度。

第四句:“歌阑舞罢人归寝,一寸丹心未肯灰。”

  • 注释: “歌阑”指歌唱结束,“舞罢”说明舞蹈结束,“人归寝”指的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准备休息。“一寸丹心”中的“寸”可能是夸张的说法,用以形容心志坚定;而“丹心”则代表忠诚或赤诚的心,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自己理想的忠诚和不动摇的决心。
  • 赏析: 此句揭示了诗人在经历了一天的娱乐之后,仍保持着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表明了一种坚持到底的精神。

综合赏析:

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抒情手法,通过对灯花的描述,表达了从盛开到凋零的自然过程以及诗人对此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如“芳丛暖焰”“烂漫都成蕊”,生动地描绘了灯花的美丽瞬间及其转瞬即逝的命运。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如“须臾烂漫都成蕊”和“一刻丹心未肯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