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风过水平堤,两两林鸠屋上啼。
因看青山门忘掩,浮云直到榻前栖。
【注释】楝花:楝树的花,色淡黄;风过水平堤:指楝花落尽后,春水涨平了堤岸。两两:一对对的样子。林鸠:即布谷鸟,又名杜鹃。屋上啼:指布谷鸟在屋上鸣叫。青山门:指山青水秀的所在。忘掩:忘记关门。浮云:指游动的云彩。栖:停留。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春天里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对友人山水图的喜爱之情。前两句是写景的,后两句则转入抒情。全诗以写景为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楝花风过水平堤,两两林鸠屋上啼。
因看青山门忘掩,浮云直到榻前栖。
【注释】楝花:楝树的花,色淡黄;风过水平堤:指楝花落尽后,春水涨平了堤岸。两两:一对对的样子。林鸠:即布谷鸟,又名杜鹃。屋上啼:指布谷鸟在屋上鸣叫。青山门:指山青水秀的所在。忘掩:忘记关门。浮云:指游动的云彩。栖:停留。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春天里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对友人山水图的喜爱之情。前两句是写景的,后两句则转入抒情。全诗以写景为主,语言朴实清新,意境优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注释】 太庙:皇帝的宗庙。孟秋:农历七月,为一年之孟月,即秋季之始。斋宿:指在斋室住宿,斋室亦称清斋或斋房。陆员外:即诗人的朋友陆羽,字鸿渐,号茶山人,唐代著名茶学家、文学家,著有《茶经》,对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太庙孟秋时节斋宿的所见所感。首联“槐露滴新秋,斋房夜色幽。”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清凉的槐露滴落在新的秋日里,斋房的夜色也变得十分幽静
诗句解释: 候馆促离杯,愁颜且强开。 - 候馆: 古代驿舍,用于官员或使节住宿的地方。 - 促离杯: 急忙离开酒杯。 - 愁颜: 形容脸上带着忧愁的表情。 - 且强开: 尽管有忧虑,但仍然试图勉强振作起来。 砌蛩惊露泣,巢燕避秋回。 - 砌: 指的是房前的台阶。 - 蛩: 蟋蟀,古人常以之象征孤寂与凄凉。 - 惊露泣: 被露水惊醒,感到悲伤而流泪。 - 巢燕避秋回:
【解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行李归期促”,点明友人归期的迫切,而自己则因旅途艰险,滞留他乡;次句“山川去路遥”,说明路途遥远,行旅艰难;第三句“疾风狂入夜,淫雨晦连朝”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交加的景象,表现了旅途中风雨的恶劣和环境的艰难。后四句,写舟中所见之景,帆逐孤飞鸟、江通逆上潮。“帆逐孤飞鸟”“逆上潮”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凭将栖遁意,乡国寄渔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君家簪绂裔,群从玉连枝。 游子龙头贵,中郎燕颔姿。 双尊论久别,千里慰遐思。 六一遗风在,怀哉百世师。 注释: - 君家:指对方的家。簪绂:古代官员的头饰。裔:后代,子孙。 - 群从:指同辈或亲属。玉连枝:比喻家族成员关系密切。 - 游子:诗人自称。龙头:形容地位尊贵。中郎:指诗人自己。燕颔:形容相貌英俊。 - 双尊:指两位朋友。论:谈论。久别:长时间分别。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慰:安慰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 穷巷寂无邻,青灯共故人。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 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亲。 殷勤一瓢酒,更与话酸辛。 注释: 1.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高兴地迎接张进士(张叔豫)到旅馆住宿。 2. 穷巷寂无邻:在偏僻的小巷里,没有邻居。 3. 青灯共故人:用一盏青色的灯光照亮,与老朋友一起度过。 4.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远处传来的声音像是霜打的磬石,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 5.
【注释】 寂:寂静。历:经历。容:居所。台署:官府,指翰林院或官署。清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这里指漏壶中的水滴滴答的声音。流云:飘浮的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彭太常(永年公)的官署内斋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寂历容台署,高吟逸兴生”,写诗人在彭太常的官署中寂然独处,吟咏出幽高飘逸的诗兴。颔联“泉香春井溢,钟断夜堂扃”,描写了诗人在官署中听到泉水叮咚之声,闻到春日的香气。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栩栩戏晴光: -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 "戏":玩耍,嬉戏 - "晴光":阳光明媚的光芒 - 这句话描述蝴蝶在晴朗的天气下自由地飞舞。 2. 留连媚露香: - "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开 - "媚":美丽 - "露":早晨的露水 - 这句诗描绘了蝴蝶在露水中留下的美丽身影。 3. 舞随花片白: - "舞随":随着舞蹈的动作 - "花片白":花朵上白色的花瓣
谢赐西洋布 异缕何纤细,轻盈玉雪紑。 鲛宫初织罢,海国远输来。 捧拜荣恩赐,纫缝称体裁。 微躯增照耀,被服愧非才。 译文: 收到赏赐的西洋布料, 这布料的质地多么纤细, 如同白玉般洁白无瑕。 这是从遥远的海岛上织成的。 恭敬地跪拜接受这份恩赐, 仔细地缝制,与这布料的质地相称。 我身体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然而这布料的制作却并非我所能胜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
碧峰寺慎公房 碧嶂屏风秀,清流束带圆。 烟霞醒醉梦,钟梵寤僧禅。 乱叶当人落,孤云引鹤还。 声闻如可契,应此息尘缘。 注释与赏析: - 碧峰寺慎公房:指的是位于碧峰山上的慎公住所,可能是一座佛寺或者修行场所。 - 碧嶂屏风秀:形容碧峰山如同一幅精美的屏风,其中山峰如同画中之景,美丽而壮观。 - 清流束带圆:比喻清澈的山泉如同被束带环绕的圆形物体,给人以美感和宁静。 - 烟霞醒醉梦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太常寺丞时期。首句点明时间,二、三句写斋宿之景,四、五句抒发情怀,六、七句抒发感慨,末联表达愿望。全诗以“斋宿”为线索,通过写斋宿之景和诗人的情思,来抒写自己对仕途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答案】 ①竹静风停后,瓶香茗熟时。②竹静风止,瓶中茶已泡好;人静夜深,灯也熄了,只有鹤在啼叫。③颇爱良宵静,翻嫌白日迟。④良宵:美好的夜晚。⑤翻嫌:很讨厌。⑥年年此斋宿,载诵我将诗
秦中本自好溪山,况在终南鄠杜间。 占得林泉清胜处,投簪莫待老方还。 此诗为李白赠与太常张丞的山水图诗之一。首句“秦中本自好溪山”,开篇即点明了地理位置,表达了对秦中(今陕西一带)山水的喜爱和赞美。颔联“况在终南鄠杜间”,进一步描述了终南山和华阴县的地理位置,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颈联“占得林泉清胜处,投簪莫待老方还”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己年老时仍能回归自然
诗句释义与赏析: - 诗句: 千峰万壑翠嵯峨,车马长年少见过。 泉可濯兮田可稼,比侬盘谷不争多。 - 译文注释: 1. “千峰万壑翠嵯峨”:形容山峦重叠,绿树葱茏,景色十分优美。 2. “车马长年少见过”:指年青时很少有机会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 3. “泉可濯兮田可稼”:表示这里的泉水清澈可以洗涤身心,田地肥沃适宜耕种。 4. “比侬盘谷不争多”:比喻这里的风景不与他人相比,自然宁静,不张扬。
【注释】 潇洒:闲适。茅堂:茅草编成的屋子。水石边:山石旁边。青青:形容草色鲜绿。帘前:指窗户外面,也可以说是屋前。经旬不出:十天不出门。缘何事:什么事。黄庭内景篇:即《内景经》。是道家经典,属《黄庭内经》类书,为魏伯阳所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好友张丞山水画的赠言。诗中以写景为主,寄寓着诗人对友人的祝愿和期许。 首句“潇洒茅堂水石边”,写友人的居处环境。茅堂,用茅草盖的堂屋;水石边
注释: 白石苍苔,一条小路直通山间。 轩窗中,清凉的微风送来煮茶的香气。 风吹落了树林中的花瓣,地上满是深浅不一的红色。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山水景色的诗。首句“白石苍苔一径通”,描写了一条由白石铺成的小路,周围覆盖着青苔,显得幽静而古朴。次句“轩窗凉逗煮茶风”,则描绘了窗户外传来的煮茶的清风,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三句“时时吹落林花片”,则生动地描绘了风吹过林间,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
【注释】 山水:指画中的山和水。 东邻西舍:泛指周围的邻居。 娟娟:美好的样子。 似此图:如此图画。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太常张丞的山水画作品,全诗通过描写画面上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山水画艺术的赞赏之情。 前两句写画中的景物。“隔坞炊烟半有无”,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祥和的画面,炊烟袅袅升起,半有半无,给人一种空灵、幽静的感觉。“东邻西舍往还疏”,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注释: 这首诗的大意是:山深人稀,夏天也像秋天一样凉爽。庭院深深,门巷幽静,竹子和树木郁郁葱葱。走过溪南,看到夕阳西下,牧童吹着笛子,倒骑着牛。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田野、溪流等自然景物,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山深地僻夏如秋”,描绘了一幅深山大谷中,夏天气候如同秋天一样的景色。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山林的幽静和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