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声初动雪初晴,到此看春眼最明。
沆瀣瀼瀼浃肌骨,鸿蒙浩浩蓄真精。
风来水面披襟坐,月到檐前索笑行。
夜半倚栏人未睡,银河斗转已三更。
【注释】
梅花百咏无极:这是一首咏雪的诗。梅花百咏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共一百首,每首都以“梅花”为题。
漏声初动:古代一种计时器,由铜壶滴漏和刻箭构成,刻箭穿于铜壶内壁,铜壶滴漏则将刻箭上的时间一一记录下来。
沆瀣(hàng xè):古时传说中神仙食的一种露水,即今之秋露。
鸿蒙(hóng méng):指天地未分前的状态,古人认为宇宙形成之前为混沌状态。
披襟坐:敞开衣襟坐着。
笑行:欢笑着走路。
银河斗转:比喻夜深。
【赏析】
《梅花百咏》是一组咏梅的七言绝句。此诗先写雪景、月色,再写风、月、人的关系;最后以银河斗转三更来结束全诗,既写出了夜深时分的情景,又写出了作者深夜不寐的原因。
首句写冬末春初,雪后初晴,梅花盛开的情景,暗合题目中的“梅花”。次句写雪消天晴之后,大地一片明亮,梅花的花朵也更加鲜艳夺目,令人感到眼目一新。第三句描写了梅花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香气,它像泉水一样流进人的肌肤骨骼之中。第四句写梅花散发的香气,与天地自然相融,使人感到心胸开阔,精神饱满。五、六两句写梅花在风中摇曳,在月光下闪耀,好像披开衣襟坐在水面上,在月影的照耀下行走,表现出诗人欣赏梅花的神态。末句写诗人深夜倚栏而望,看到天空中的银河在转动,不觉已经过了三更,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歌语言清新隽永,意境深远。通过描绘雪后的景色和梅花的形态,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