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桃源不是桃源,志在逃名,怕屡有渔郎过访;
近盘谷并非盘谷,愿为大隐,愧说与李愿同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中重要句子的表达作用和情感,这是诗歌鉴赏的常规题型。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龙泉园联”,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本诗为一副对联,第一句“似桃源不是桃源,志在逃名,怕屡有渔郎过访”是上联,第二句“近盘谷并非盘谷,愿为大隐,愧说与李愿同宗”是下联。这两句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将桃花源和盘谷作为隐居之地的象征;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又委婉地说明了自己的愿望。上联“桃源”指世外桃源,作者自比陶潜,说自己虽想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却不愿被世人称为“渔郎”;下联“盘谷”即太白山,这里以“盘谷”暗指李白,说自己虽然想像李贺那样归隐,但不敢说自己与李贺是同族。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答案】
【注释】
(1)似桃源:比喻世外桃源。
(2)逃名:逃避功名利禄。
(3)渔郎:指陶渊明。
(4)盘谷:指李贺。
(5)大隐:指真正的隐士。
(6)说与:自称。
(7)李愿:唐代诗人李贺的字。
(译文)
你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不是桃源,我志在逃避名利,担心有人像张志和那样到那里做渔夫;
你想象的太白山也不是盘谷,我希望能像李贺一样归隐,但不敢说自己和李贺是同族。
赏析:
这是两副对联,第一副是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作者通过“似桃源”“渔郎”等意象,表现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感情;第二副则是借古人典故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这两副对联都采用借代手法,把桃花源、盘古谷等词作为隐居之所的代称,既形象生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读之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