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园此日赋南征,歧路分携怆客情。
捧檄自随孤剑入,题桥宁负驷车荣。
残碑历历中郎字,遗宅萧萧荀令名。
座上谈诗颐欲解,讲帏今独有匡衡。

【注释】

送梁吉孺之兰阳:送别好友梁吉孺到兰阳(今安徽淮南)。

梁园:东汉梁鸿与其妻孟光的宅第。这里泛指梁吉孺的家乡。

南征:出使南方。

捧檄:捧着公文。孤剑:指梁吉孺,“孤”字双关,既指梁氏一门独子,也暗示梁吉孺是单身赴任。

驷车荣:四匹马驾的车,形容富贵豪华。

中郎:指汉代张衡,曾作《西京赋》,称洛阳为“中州”。

荀令:即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兰阳太守。

颐欲解:指谈诗论赋,兴致盎然。

匡衡:西汉经学家,学者称“元城先生”,曾为兰阳县令。

【赏析】

此诗首联写友人即将离蜀南行,诗人在送别之际有感而发。颔联写梁吉孺赴官途中,诗人为他饯行。颈联追怀梁氏家族昔日显赫,慨叹时事沧桑,人事全非。尾联写兰阳地方长官的贤明,并以此自勉,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勉励和对友人远行的祝福。

全诗以“送”字贯穿,结构紧密。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歧路分携”四句写送别,语言简洁,意蕴深远。“歧路分携”暗用《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意,表现了离别的伤感;“怆客情”三字点出了诗人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第二联写送别,“捧檄”二句写饯别。诗人将梁吉孺比作孤剑入云的勇士,赞其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自己则如驷马车般载满荣华,与梁吉孺形成鲜明对比。“题桥”句借用典故,赞美梁吉孺的才名。“残碑历历”二句写兰阳古迹,“中郎字”暗引《后汉书·张衡传》,称洛阳为“中州”;“荀令名”暗引《世说新语》,称荀彧为“荀令”。两句不仅表明了梁吉孺曾经的辉煌,也表达了诗人对梁吉孺的怀念与敬仰。

第三联写兰阳地方长官的贤明。“座上谈诗颐欲解,讲帏今独有匡衡”二句,通过描绘兰阳官员们谈论诗学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兰阳官员的赞赏之情。“颐欲解”三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谈诗时的投入与专注;而最后一句则是对兰阳官员们的赞誉,表达了诗人对兰阳官员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梁吉孺送别情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赞美兰阳官员的才华与风范,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期待与祝愿。整体而言,此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送别之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