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见犹疑似,神情惝恍间。
图云偏傍水,绘月不离山。
埏植凭天巧,铅华洗俗颜。
谁明真幻相,一语破禅关。
【注释】
题伍百亿行乐:题写《五百罗汉图》。
乍见犹疑似,神情惝恍间:刚刚看见时,还似幻非真。
图云偏傍水,绘月不离山:画中的云雾,偏依着水面,画中之月,不离青山。
埏(shān)植凭天巧,铅华洗俗颜:用泥土捏塑的仙人们,依靠自然的灵巧,洗去了世俗的容颜。
谁明真幻相,一语破禅关:谁能够明了这真实的与虚幻的相去之处,一言道破佛门禅理。
【赏析】
本诗是一首题咏《五百罗汉图》的绝句。诗人在欣赏了这幅画作后,不禁发出了赞叹。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乍见犹疑似,神情惝恍间”,描绘了作者对画作的第一印象——似乎有些恍惚,无法立即辨认出其中的真伪。第二句“图云偏傍水,绘月不离山”,进一步描述了画面的细节——图中的云雾似乎总是伴随着水而出现,而月亮则总挂在青山之上。这两个细节既体现了作者对绘画技法的细致观察,也表达了他对画作中自然景观之美的赞赏。
第三句“埏(shān)植凭天巧,铅华洗俗颜”和第四句“谁明真幻相,一语破禅关”则分别从艺术手法和禅理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先,“埏(shān)植凭天巧”,指的是画作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是通过雕塑家巧妙的手艺才塑造出来的。这里的“天巧”既指画家高超的技艺,也隐含了佛门禅宗对于一切皆为虚幻的观念。其次,“铅华洗俗颜”,则是指画作中的人物虽然经过精心的描绘,却仍然保持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清雅气质。这里的“俗颜”指的是世俗的外表,而“洗”则意味着通过艺术的力量将这种外在的束缚洗刷干净,从而达到一种心灵上的自由。最后,“谁明真幻相,一语破禅关”则点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通过对画作的赏析,读者可以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佛门禅宗对于一切事物本质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一幅《五百罗汉图》的艺术魅力及其背后的禅意,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