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砂终误毒,抱玉岂鸣冤。
一死酬臣节,千秋作礼魂。
棘林新鬼哭,白日帝城昏。
不是能尸谏,何由感至尊。
【注释】
吴:指三国时的东吴。别驾:官名,为州郡长官的副职。
含砂终误毒:含沙射影,暗伤人。终误毒,最终反而被害。
抱玉岂鸣冤:抱着美玉,怎能发出怨声呢?
一死酬臣节:为了报答君主的恩情而不惜一死。
千秋作礼魂:千秋万代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
棘林新鬼哭:新近死去的人在棘林中哭泣。
白日帝城昏:白天的皇宫里一片昏暗。
不是能尸谏:不是能够用尸体来劝告皇帝。
何由感至尊:怎么能使圣上感动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一位去东吴任职的官员时所写。首句以“含砂”比喻谗言,“终误毒”表明了谗言对人的危害;次句说:“抱着美玉怎会发出冤屈之声”,说明自己虽然受谗言陷害,但决不抱怨,要为国尽忠;三、四两句写自己即使死了也报效君王,并希望死后成为万世之典范;五、六两句写自己在棘林中悲呼,盼望早日得到圣明君主的拯救;最后两句表示自己虽想以身殉国,却难以动皇上之心。全诗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和不畏强权的思想情感。
此诗首两句写谗言害人,次两句写忠心报国,末两句写愿作忠魂。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写了一个“忠”字,实际上却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前两句写谗言害人,表面看来是写自己的遭遇,实际上却是借古喻今,讽刺了当时朝廷中的奸佞小人。后两句则是说即使死了也要报效国家,成为万世之典范。这两句话表面上看似慷慨激昂,实则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这一事件,表达了作者对朝廷奸佞小人的憎恨之情以及忠诚报国的壮志豪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堪称咏史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