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古渡口,经过欲停舟。
世变人何往,神伤意不留。
文章夸海岱,礼乐在春秋。
堪笑延陵扎,同时失子游。
【注释】
过:经过。武城:春秋时吴国小邑,今属江苏泰县。海岱:指泰山。春秋时孔子曾游泰山,故言“文章夸海岱”。延陵札:指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为会稽人,字逸少,号东阿王,故云“延陵札”。子游:指孔子弟子颜回。子游居陋巷,安贫乐道,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所以称他为“子游”。
过武城
(1)古渡口:指武城的渡口。弦:琴瑟等弦乐器的总称。歌:歌唱。古渡口,指古代渡口。
(2)欲停舟:《诗经•邶风•静女》中有“俟我于城隅”句,意即“在城角等着我”。这句诗说,想在这里停下来歇息一下。
(3)世变人何往:世变:世事变化。人何往:人要到什么地方去?
(4)神伤意不留:神伤心意难留。神伤:精神上感到痛苦。
(5)文章夸海岱:文章:文学文章。夸:夸耀。海岱:泰山、东海和泰山一带。这里指文章写得好。
(6)礼乐在春秋:春秋时期,鲁国盛行礼乐。礼乐: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和政治制度。这里指礼乐文化。
(7)堪笑延陵札:堪笑:值得嘲笑。延陵札:指三国时吴国书法家王献之写的《洛神赋》,相传此文写洛神之美态,后人认为过于追求形式美而失真,有如女子搔头弄姿,所以称“堪笑”。延陵札,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人,曾任黄门侍郎,工书善草书,尤擅长行书,与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8)同时失子游:同时:同代。子游:指孔子弟子颜回。子游居陋巷,安贫乐道,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所以称他为“子游”。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经过武城县时的所见所闻以及感慨之情。首联写诗人来到武城古渡口,船已停泊下来;颔联抒发世道变迁,人心向何处而去;颈联赞颂了古代文人的文章才华和礼乐文化;尾联则批评了当时那些追逐形式美,失去真情实感的文人作品。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