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夜半落云房,今夕何由见武昌。
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
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
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
【注释】
疏钟:稀疏的钟声。武昌:古地名,今湖北鄂城。云房:指佛寺中的僧舍。何由:如何。流水有情怜我老:长江水波因我年老而更加同情我。断人肠:使人肝肠寸断。鹦鹉洲:又名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南长江中。芳草:指江边长满芳草的小洲。题:写诗。大别:即大别山,在今湖北省西部。原非分别者:不是要分别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乾道八年(1172)秋在江西铅山县游石门涧时所作,后收录于《临江仙·夜登樟陵张丞相万柳塘》词集中。全诗以景起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发对国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切感受,表达自己报国有心、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首句“疏钟夜半落云房”,诗人以疏钟之音起兴,描绘了一幅寂静幽美的夜晚景象,营造出一种深沉、静谧的氛围。钟声悠扬、飘渺,宛如仙境一般,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同时,也预示着诗人即将踏上一段艰辛的人生旅程。
诗人用“今夕何由见武昌”一句,表达了自己想要亲眼目睹祖国河山的愿望。然而,此刻的他正身处远离家乡的地方,无法回到故乡。这种无奈和遗憾的情感,使得整个诗句充满了悲凉之感。
第三句“流水有情怜我老,秋风无恙断人肠”,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感慨之情。他感叹长江水波对自己的关怀与照顾,使得自己倍感亲切。同时,他也担忧秋风的无情,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痛苦。这里的自然景物被赋予了人的感情,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第四句“千年芳草题鹦鹉,万里长江入汉阳”,则是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芳草和鹦鹉等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意志,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眷恋之情。他希望这些自然景物能够永远保持生机勃勃,为后人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这些自然景物一样,具有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最后一句“大别原非分别者,登临不用更悲伤”,则是整首诗歌的总结性句子。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大别山并不是要分别的地方,自己也不必因为登临大别山而感到悲伤。他以大别山自比,表示自己并不需要为了功名利禄而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之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刻画,展示了诗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未来的期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