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高阁塔崔嵬,秋色澄清嘉宴开。
时序催人惊叶落,江风度曲送觞来。
新亭入目思千缕,往事萦心肠九回。
留得东山片石在,川陵姓字应同胎。
【译文】
登上元魁塔,被邀饮文昌阁笙歌奏乐,群英欢聚,共赋此诗。
临流高阁崔嵬耸,秋色澄清嘉宴开,时序催人惊叶落,江风送曲酒来。
新亭入目思千缕,往事萦心肠九回。
留得东山片石在,川陵姓字应同胎。
【注释】
己亥: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月圆之夜。
元魁塔:即元魁寺塔。元魁,宋熙宁中,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推行变法,号元祐,故称“元祐党”。
崔嵬:高峻挺拔的样子。
澄:清澈。
清:指秋天的景色明朗。
嘉宴:盛美之宴。
时序:节令、时令。
催人:使……感到惊愕。
叶落:树叶纷纷飘落。
风度:吹动风势,泛指风吹来的声音。
觞:古代的一种酒器,也作觞。
新亭:即新亭驿,在今安徽宣城。
千缕:形容思绪万千。
萦心:萦绕于心。
九回:多次回转,反复曲折。
留得:保留下来。
东山:即东山,山名,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山上有东山寺等建筑。
片石:指东山寺中的一块石头。
川陵:指晋朝诗人左思的《三都赋》。“三都”是洛阳、长安和建业,即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和江东建业。因作者自比为东山,所以称“川陵”。“姓字”指左思的姓氏和字号,字号是左思的别称,“同胎”是说左思的字与他的姓氏相同。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于熙宁九年中秋节夜晚,诗人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并饮于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遂赋此诗。全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终,中间部分则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眼前景物与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