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
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
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
注释:千山万水间的树木在白天显得无边无际,我为了寻找那幽静的寺院特地冒雨而来。
钟声在高峰上传出,我知道了远处的佛塔。水声潺潺,我感受到涧底的源头。行走中,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坐下来,炉烟飘进我的袖子,香气扑鼻。得知寺庙里已经准备好了斋饭,我便悠闲地吃着,顺便讨论起世事变迁。
赏析:
本诗是一首描绘秋日赴圣寿寺途中所见所感的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和感受生活情趣,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写秋日景色。诗人站在千山之中,看到云树茫茫,心中涌起对幽寂境界的追求。他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特地冒着秋雨来到圣寿寺。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的向往,也体现了他的豁达胸怀。
颔联“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描绘了圣寿寺的自然风光。诗人登上山峰,听到钟声悠扬;顺着涧边走,闻到阵阵水香。这两句既展示了寺庙的幽静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颈联“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则描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交流。在雨中行走,衣服被雨水打湿;坐下后,炉烟袅袅升起,温暖了衣袖。这两句既展现了寺庙的生活氛围,又体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亲密关系。
末联“报道禅房斋饭熟,闲将食棹论沧桑”则是对整个行程的总结。诗人得知禅房已经准备好了斋饭,便坐下来享用。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僧侣们一起讨论世事变迁。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认同,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