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朝遂罢,西殿临真哀。
泪满乾坤暮,日黄风雨来。
虎贲犹宿卫,龙驭几时回。
莫测皇天意,中崩帝业摧。

《大行皇帝挽诗三首》是明代诗人方孝孺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逐一解读这三首诗的内容、含义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1. 第一首诗
    午门朝遂罢,西殿临真哀。
    泪满乾坤暮,日黄风雨来。
    虎贲犹宿卫,龙驭几时回。
    莫测皇天意,中崩帝业摧。
  •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写了皇帝驾崩后,朝廷内外的悲戚情景。诗中提到“午门朝遂罢”,暗示了皇帝的离世使得朝政中断;“西殿临真哀”则是说在哀悼之余,皇帝的形象依然威严地存在。
  • 历史背景:诗中的“龙驭几时回”表达了对皇帝驾崩后,国家政治命运的担忧,反映了当时朝臣对于未来政治走向的不确定感。
  1. 第二首诗
    元老烱仍在,退朝无昔呼。
    閒阶惟玉辂,夕日已金铺。
  •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写了皇帝驾崩后,朝堂上的哀伤与肃穆。诗中的“元老烱仍在,退朝无昔呼”表达了尽管皇帝已经离世,但朝中仍有元老重臣的存在,他们的行动和言语都显得格外谨慎。
  • 历史背景:诗中的“閒阶惟玉辂,夕日已金铺”则描绘了宫廷中的装饰,如玉辂(皇家车轿)和金铺(金银制成的货币兑换处),这些都是帝王权力的象征,反映了皇帝离世后的宫廷生活。
  1. 第三首诗
    大训文华践,英谋武范遗。
    先朝无顾命,大渐问班师。
    上食金舆备,移宫素幔垂。
    向来激切疏,优渥小臣知。
  •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写了皇帝驾崩后,朝廷内外的哀伤与肃穆。诗中的“大训文华践,英谋武范遗”表达了对皇帝英明决策和军事才能的怀念。
  • 历史背景:诗中的“先朝无顾命”指的是在皇帝驾崩之前没有留下明确的遗嘱或指示,这反映出当时朝廷的政治决策可能缺乏长远的考虑。

通过这三首诗及其注解,可以看到方孝孺对明朝末年政治动荡和皇帝驾崩后朝廷内外的反应进行了深刻的描写。这些诗歌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悲痛和不安,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和政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