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河城暮,林园雨过清。
断丝犹舞燕,入叶巳沾莺。
无惜声连夜,何妨坐到明。
旱云吾欲赋,怆恻为苍生。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雨过,傍晚时倚在河城的杖上欣赏雨后清新的景象。
断丝仍然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飞舞,鸟儿们已落在树叶上休息。
夜幕降临也不担心,为何不坐到天亮?
干旱云彩我要写诗赞美,为的是百姓们的苦难而悲伤。
注释:
- 雨过 - 指的是雨停之后的情景。
- 倚杖河城暮 - 描述诗人倚靠在河岸上的长竿旁,看着黄昏的景色。
- 林园雨过清 - 描绘了雨后森林和园林的景色显得特别清新。
- 断丝犹舞燕 - 形容细长的树枝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跳舞的燕子。
- 入叶巳沾莺 - 描述了鸟儿们飞入树叶中休息的情景。
- 无惜声连夜 - 表示不怕夜深,因为能听到声音而感到满足。
- 何妨坐到明 - 表达了诗人愿意延长观赏时间,直到天亮。
- 旱云吾欲赋 - 诗人想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干旱天空的担忧。
- 怆恻为苍生 - 表达了诗人深切地关心人民的疾苦,并为之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宁静景象,以及随后的日出时分。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雨后的清新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诗句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如“断丝犹舞燕”和“入叶巳沾莺”,形象地描绘了自然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描述的环境中,感受到那份宁静和美好。
诗中的“无惜声连夜”、“何妨坐到明”等句子,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对时间的豁达态度,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最后一句“旱云吾欲赋,怆恻为苍生”,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种深沉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