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陵墓傍居庸,闻说先皇驻六龙。
一自玉舆回朔漠,遂令金殿锁秋峰。
明禋衮职虽多预,备物祠官岂尽供。
报祀独知今上切,每于霜露见愁容。
谒陵
本朝陵墓傍居庸,闻说先皇驻六龙。
一自玉舆回朔漠,遂令金殿锁秋峰。
明禋衮职虽多预,备物祠官岂尽供。
报祀独知今上切,每于霜露见愁容。
注释:
谒陵:指皇帝亲自前往祖陵祭奠。
本朝:这里指的是北宋。
陵墓:坟墓。
傍:接近。
居庸关:古关隘名,在今北京昌平县境。
驻六龙:皇帝的车驾驻在居庸关。
玉舆:皇帝乘坐的玉饰之车。
回朔漠:回到北方边陲之地。
金殿:指皇帝的宫殿。
锁秋峰:把秋天的山峰都锁住了。
明禋(yīn):祭祀。
衮职:古代帝王所穿的礼服。
预:参与。
备物:准备祭祀所需的各种物品。
备物祠官:指负责祭祀的官员。
报祀:祭祀神灵,祈求赐福。
独知:特别了解。
每于霜露见愁容:每当看到秋风吹拂下的霜露,就表现出忧愁的神色。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苏辙所作的谒陵诗。诗人通过描绘皇帝祭祀祖先的场景,表达了对先皇的怀念和尊敬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先皇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祭祀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本诗是苏辙的《谒陵》组诗中的第一首诗。全篇通过对祭祖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先皇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诗中通过对比先皇与当今皇帝的不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的思考和感慨。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祭祀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如玉舆、金殿等,以及秋风霜露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