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一为别,十载但书传。
我自河南至,君来自沔川。
偶逢知万事,重会是何年。
馆静风依马,江鸣雨濯船。
情多看转默,酒后惜分眠。
明发孤帆疾,愁经大别边。
【注】钟参政,指唐朝宰相钟绍京。汉上:长安。沔川:今陕西勉县东。馆、船:都是客居之所。
【赏析】此诗作于天宝末年(742),诗人因受谗言而谪为岳州刺史,途中经沔水(在今湖北西北部),与故人相遇。全诗以“逢”字统摄全篇,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与不舍之情。
首联点明题中“遇”字。“遇”是相逢,也是久别重逢。
颔联写久别重逢的喜悦。从“我自河南至”一句来看,诗人当时已离开长安多年,而此次重游故地,正是在十年之后。
颈联转写相见时的情景。“偶逢知万事”,即偶然间遇见,彼此都了解一切,这两句是实写,但其中蕴含着许多虚意,如“偶逢”、“知万事”都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语。“重会是何年”句中的“重会”二字,既写出两人久别之后的意外相会,又暗含着自己对这次重逢的珍惜心情。诗人在《夜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中有“重见初为客”之句,与此诗同属一意,可互参。
尾联描写离别的情景。“馆静风依马”,是在驿馆中,风静静地吹着,马儿停步不前,这是一幅静物图景。“江鸣雨濯船”,则表现一种动态的美。“江鸣雨”三句,是说诗人和友人分别时,江水发出轰鸣之声,船只在雨中颠簸;舟中的人们也各自倚靠船舷,沉默无言。这既是对当时环境的如实描写,也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的感受。
全诗四联,首联点题,颔联写别后重逢的欣喜,颈联写见面后的惊喜,尾联写分别时的凄然。中间两联,则通过描写景物来烘托气氛,表达感情。
这首诗写得十分质朴、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读来清新流畅。《唐诗别裁》云:“钟公(钟绍京)与杜甫交旧,故其诗有‘忆昔洛阳董糟丘’之句。”“忆昔”二句,是说洛阳城中有一个名叫董糟丘的豪家大贾,他喜欢招揽天下贤才,因此杜甫曾寄诗给他:“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日夕望嵩少,涕泗横戎空。”如今诗人经过钟绍京处,不禁怀念起当年洛阳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