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栖瑞洪渚,遥览渚北山。
相传洪崖子,乘云自此间。
履迹今尚存,其人邈莫攀。
粤余登征途,频年涉间关。
毁誉一婴心,寤言多所叹。
于兹诚踟蹰,振衣蹑前峦。
浲水莽浩浩,惊风荡回川。
欲济惜无梁,飙轮傥中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一些写景状物的名句,以及作者的一些相关背景知识。解题时,根据题目要求,从诗的标题、注释、内容、写作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夕栖瑞洪渚”“遥览渚北山”,点明地点;“相传洪崖子,乘云自此间”,传说中有位名叫洪崖子的人曾在这里乘云升天。这两句诗交代了诗作的背景,也交代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颔联“履迹今尚存,其人邈莫攀”,是说现在还有他的脚印存在,可望而不可及,只能远远地仰慕他。这是全诗的重点部分。诗人用虚笔描写了洪崖子的形象,既表现了他的超凡脱俗,也表现了他对人间世的无限向往和对人间世界的深深留恋。诗人以“遥想”开篇,又以“远攀”收尾,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同时,诗人通过对洪崖子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像洪崖那样超脱尘世、遨游宇宙的愿望。这一愿望既是当时时代的产物,也是诗人自身理想的体现。
颈联“粤余登征途,频年涉间关”,“粤”通“越”,指越过江西。这一句是说自己经过江西,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南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才到了目的地。这两句是对前文的补充和扩展,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之艰险。
诗人转入正面描写,“毁誉一婴心,寤言多所叹。”意思是说:毁誉参半的是非观念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常常叹息,感慨万千。这里运用了典故。“毁”指诽谤,毁谤之言;“誉”即称赞,赞美之言。这句诗的意思是:毁誉不一的念头总是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常常叹息不已,感慨万千。这两句是说诗人在途中历经艰难险阻,面对社会上种种非议,心中充满矛盾和感慨。
最后四句“于兹诚踟蹰,振衣蹑前峦。浲水莽浩浩,惊风荡回川。欲济惜无梁,飙轮傥中还。”意思是这样的地方真令人惆怅不已,抖擞精神踏着前面的山冈前进。浲水波涛汹涌澎湃,狂风把回旋的波浪吹得更加汹涌。我想渡过去可惜没有桥,飞驰的车轮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驶回来。这几句是说:面对这样的环境,我真感到惆怅不已,抖擞精神向前行进。浲水波澜壮阔,狂风激起回旋的浪涛,我真想乘舟过江,可惜没有桥梁,不知能否成功。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
【答案】
译文:傍晚我栖息在瑞洪渚上,遥望北面的山峰(这里是庐山)。传说有一位名叫“洪崖子”的人曾在此乘云升天。我现在还能看到他的足迹,但那个人已不再可以追寻了。我在江西路途遥远跋涉多年,历尽艰辛。一路上毁誉参半,使我心烦意乱。如今来到南昌候子十首,心情非常惆怅。想到此,便忍不住长叹一声。于是振衣起身,迈步踏上前去的山岗。浲水波涛汹涌,狂风卷起漩涡。我想渡过去可惜没有桥,飞驰的车轮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驶回来。赏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首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诗人傍晚栖息在瑞洪渚上,遥望北面的山峰,那是传说中的庐山。相传有一位名为“洪崖子”的仙人曾在此地乘云升天。诗人虽然看到了他的足迹,但他却再也无法追寻到这位仙人了。第三首写诗人在江西路途遥远跋涉多年,历尽艰辛。一路上毁誉参半,使他心烦意乱。第四首写来到南昌后的心情。想到此行的艰辛和曲折,便忍不住长叹一声。第五首则写登高望远的情景:振衣而起,迈步登上前面的山岗。山岗后面是滚滚而来的浲水。浲水波涛汹涌,狂风卷起漩涡。第六首想象如果渡江成功将会怎样,但又怕没有桥梁,不知能否成功。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经历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诗中流露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充满了豪放之气。(点评:李文初、周海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