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日巳远,备兹途路艰。
驱车太行道,北度雁门关。
天寒雨雪冻,指堕曾冰间。
登高望虏境,白沙浩漫漫。
单于数百骑,飘飒猎西山。
彀我乌玉弓,赫然热肺肝。
安得奋长剑,一系名王还。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从军日巳远”的意思是:出征的日子已经很久很久了,“备兹途路艰”的意思是:路途又远又险又难走,“驱车太行道”的意思是:驱马来到太行山的路上,“北度雁门关”的意思是:向北越过雁门关,“天寒雨雪冻”的意思是:天气寒冷,下着雪花,“指堕曾冰间”的意思是:手指头掉进了冰缝。“登高望虏境,白沙浩漫漫”的意思是:登上高处眺望敌军的疆域,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单于数百骑”的意思是:单于有几百个骑兵,“飘飒猎西山”的意思是:在山林间奔驰狩猎。“彀我乌玉弓,赫然热肺肝”的意思是:拉满我的乌黑的弓弦,射出的箭矢带着一股炽热的愤怒之气。“安得奋长剑,一系名王还”的意思是:怎么能够得到长剑,一举收复失地。
【答案】
译文:
从军的日子已经很远,路途又险又难走啊!
驱马来到太行的山路上,向北越过雁门关。
天气寒冷,下着雪花,手指头掉进了冰缝。
登上高处眺望敌军的疆域,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单于有几百个骑兵,在山林间奔驰狩猎。
拉满我乌黑的弓弦,射出的箭矢带着一股炽热的愤怒之气。
怎么能够得到长剑,一举收复失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诗人借景抒情,以壮阔的画面,抒发自己渴望杀敌立功建功立业的愿望。
首二句写征人离家已久,踏上征途艰难。“从军日巳远”,表明时间很长,说明征人从军的时间不短,“备兹途路艰”写出了路途艰难,表现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三四句写旅途艰辛。“驱车太行道”,是说征人驱车来到太行山的路上;“北度雁门关”,是说往北越过雁门关。“天寒雨雪冻”写气候恶劣,“指堕曾冰间”写严寒中的艰辛。这两句写路途的艰难,为下文的“登高望虏境”作铺垫。
五六句写边塞风光。“登高望虏境,白沙浩漫漫”,是说登上高高的山峰,眺望敌人的领地,但见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单于数百骑”,是说只见单于有几百个骑兵。“飘飒猎西山”,是说在山林间奔驰狩猎。这些句子都是边塞诗常见的描写手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出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紧张气氛。
七八句写征人的心理活动。“彀我乌弓”,是说我拉满了我的乌黑的弓。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吴越春秋》说:“越王勾践伐吴,乃盛其网而投之于江中,江鱼惧而出之,遂灭吴。”这里用典是为了说明自己渴望杀敌立功的心情。“赫然热肺肝”,是说我拉满了我的乌黑的弓,射出的箭矢带着一股炽热的愤怒之气。
末两句写征人的愿望。“安得奋长剑”,是说怎么能够挥动长剑?这是问句,表达了征人迫切希望建功报国、早日结束战争的心情。“一系名王还”,是说什么时候能够收复失地?这是反诘句,表达了对胜利的渴望。
这首诗写得很成功。首先,写景逼真。“从军日已远”“登高望虏境”等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边关的景色写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使人如临其境。其次,情感真挚。“彀我乌玉弓,赫然热肺肝”等句子,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立功建功立业的心情。最后,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句,却将边关的景色、征人的心理以及愿望表现得清清楚楚,简明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