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魄团团霜兔泣,玉龙夜吟冰喉涩。
仙人起踏白芙蕖,手撚一枝珊瑚株。
伏猊香喷红𣰽毹,蜡凤啼春虾卷须。
九华丹焰夺行月,五虬轹云声轧轧。
银筝翠管声咿哑,繁讴杂舞欢意匝。
盘中紫枣大于瓜,谁其擎之萼绿华。
双桂逶迤头两丫,密情芳绪芳且嘉。
琼城夜半重重闭,偷桃小儿安得至。
【注释】:
桂魄:月亮。
霜兔泣:月亮像兔子一样在霜中哭泣。
仙人:指月。
白芙蕖:白色的莲花。
珊瑚株:用珊瑚做成的树,这里指月亮。
伏猊香喷红𣰽毹(shū):狻猊兽形铜香炉,喷出香气。红𣰽毹:红色的地毯。
蜡凤啼春虾卷须:形容蜡烛燃烧的声音和虾子被烧弯了须的形象。
丹焰:红色的火焰。行月:指月亮。
五虬:指五龙。轹(lì)云声轧轧:车轮碾压过的声音。
银筝翠管:绿色的笙管乐器。
繁讴杂舞欢意匝(zhā):歌声和舞蹈交织在一起,表达出喜悦之情。
萼绿华:传说中的仙人名。
双桂:两棵桂花树。
琼城:玉砌之城,即月宫。
偷桃小儿:神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偷吃了仙桃后长生不老,所以称“偷桃小儿”。
【赏析】:
清夜引是一首描绘中秋夜晚景象及传说的诗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色和神话传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桂魄团团霜兔泣”,诗人将月亮比作团团的霜兔,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夜空中的形状和光辉。“玉龙夜吟冰喉涩”则运用了想象,将玉龙比作正在吟唱的歌手,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音乐场景。
诗人描述了嫦娥起舞的情景:“仙人起踏白芙蕖,手撚一枝珊瑚株。”这里的“仙人起踏白芙蕖”和“手撚一枝珊瑚株”都是对嫦娥起舞动作的描绘,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她优雅的舞姿和美丽的姿态。
诗中的其他诗句也充满了想象力和画面感。例如,“伏猊香喷红𣰽毹,蜡凤啼春虾卷须”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场景,既有香气四溢的佛像,又有生动的蜡烛和虾子形象。“九华丹焰夺行月,五虬轹云声轧轧”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和壮观的景象。
诗中的结尾部分“银筝翠管声咿哑,繁讴杂舞欢意匝”则是对整个中秋节庆场面的总结,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中秋节的美丽景色和传说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