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如雪霜,鸳鸯不成双。
我心明如镜,我心清如水。
镜明有尘时,水覆无收理。
古昔华山畿,行人下马拜。
春风两蛱蝶,绿草摇衣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史烈女》。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梨花如雪霜,鸳鸯不成双。

  • 注释: “梨花”通常指代白色或者粉红色的花朵,这里用以比喻纯洁无瑕。“雪霜”形容其纯净洁白。“鸳鸯”是一种鸟类,常在水边成对出现,象征着和谐与美好的伴侣关系,但此处用来表达不和谐或无法结合的状况。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即纯洁的美好(梨花)与不协调的现实(鸳鸯不成双)之间的冲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无奈。

第二句: 我心明如镜,我心清如水。

  • 注释: “明如镜”意味着清澈透明,没有杂质,如同一面镜子般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清如水”则是指清澈透明,不含杂质。
  • 赏析: 通过对比“镜”与“水”,诗人强调了内心世界应当像镜子一样清晰、明亮,不受外界干扰。这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明净的愿望。

第三句: 镜明有尘时,水覆无收理。

  • 注释: “镜明有尘”形象地描绘了即使镜子再干净明亮,一旦被尘埃沾染就无法恢复原貌;“水覆无收理”则是说水面上漂浮着的东西即使不被注意到也永远不会消失。
  • 赏析: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外在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即使是最明亮的镜子也可能被尘埃弄脏,而水面上漂浮的杂物则永远也不会被清理掉。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 古昔华山畿,行人下马拜。

  • 注释: “华山畿”可能是指华山附近的地区,也可能是泛指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行人”指的是过往的人或者行者,“下马拜”是指在那个地方向某人表示敬意或请求。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可能是在华山附近的某个地方,人们为了某种原因(如致敬)而下马并恭敬地行礼。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在特定场合下的行为规范。

第五句: 春风两蛱蝶,绿草摇衣带。

  • 注释: “春风”指的是温暖而舒适的春天气候。“两蛱蝶”指的是两只蝴蝶,可能是指春天的美丽景色,或者是某种象征。“衣带”在这里可能是指穿着的衣服,因为蝴蝶飞舞时常常带动衣带摇摆。
  • 赏析: 这句诗捕捉了春天的生动景象,蝴蝶翩翩起舞,给大地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衣带的摆动也暗示了人物的活动状态,可能是行走或欣赏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感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对梨花、鸳鸯、镜子和水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古人礼法和社会习俗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