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通小臣敢皇侮,错也何人毁庙堵。臣欲戮通帝弗许,请收错诛帝罔与。
含血自歼报皇祖。
译文:
邓通这个小臣竟敢侮辱我,错的是谁毁我祖庙?我想杀他皇上不答应,请求杀掉错来诛杀皇上,皇上却不同意。
含着血自尽报答皇祖。
注释:
申屠嘉:西汉初年名将、丞相。
邓通:汉武帝刘彻的弄臣。
何人:指谁。
戮(lù):杀戮。
请收:请让我收下。
错:邓通的字。
罔(wǎng)与:不听从。
赏析:
本诗是一首讽刺诗,作者在讽刺邓通的同时,也讽刺了汉文帝。
“邓通”二字,是这首诗的关键。邓通,原名宫伯儿,汉武帝的小妾。因生男儿,武帝欲立为太子;邓通又多病,故立其女为后。邓后来被立为皇后。元鼎年间,邓氏兄妹权势显赫,封侯置吏,横施淫威,朝野上下无不畏惧。然而,这毕竟是权宜之计,邓通终被饿死。
诗中的邓通是一个反面人物,他的嚣张和骄纵,以及最后悲惨的结局,都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诗的第一句说,申屠嘉是个大官,但邓通竟然敢于侮辱他。邓通的傲慢和无礼,正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个缩影。
诗的第二句,说申屠嘉虽然知道错的是谁,但他不敢去指责。这一句,既表现了申屠嘉的软弱,也表现了他对邓通的态度。
诗的第三句,说申屠嘉想要惩罚邓通,但皇帝却不答应。这一句,既表现了皇帝对邓通的纵容,也表现了申屠嘉的无奈。
诗的第四句,说申屠嘉请求杀掉邓通来杀皇上,但皇帝却不听。这一句,既表现了皇帝的昏庸,也表现了申屠嘉的绝望。
诗的最后一句,说邓通含着血自杀,以此来报答皇祖。这一句,既表现了邓通的可悲,也表现了皇帝的残忍。
整首诗通过对邓通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