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夜卷梨花雨,青山倒浸琵琶渚。新裁荷服雅称身,著入池中不知所。
床头《黄石》读已尽,尚余一卷金仙语。施之人间无所用,挟向松林避烦暑。
林中月出迟渔郎,岭上茶生期姹女。乡音哑哑可怜生,贱却清宫激梁楚。
【注释】
送客还山:送友人回到故乡。
新荷夜卷梨花雨:夜晚,新荷上覆盖着像梨花一样的小雨,荷叶卷曲。
青山倒浸琵琶渚:青翠的山峦倒映在水中,宛如被琵琶形状的水渚所笼罩。
《黄石》:即《黄石公三略》,一部兵书。
施之人间无所用:放在人间没有什么用处。
挟向松林避烦暑:把书带在身边,去松树林中躲避炎热。
“乡音”句:指家乡的口音。
“贱”句:《黄石公三略》是兵家必读之书,其内容与儒家的清正廉明、激浊扬清的思想大相径庭,作者认为它不值得一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为友人送行时,写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全诗语言通俗,意境幽深,风格质朴。
首联写诗人在送友归山之后,独自欣赏新荷和梨花雨。诗人运用比喻,将新荷比作“雅称身”的衣裳,将梨花雨比作“掩映池塘”,既写出了新荷的秀美,又渲染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新荷的喜爱之情。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在书房里阅读兵书,但觉得它们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更增添了自己的烦恼。颈联写诗人将《黄石公三略》等兵书装在衣袋里,带着它到松林里去避暑。尾联写诗人在松林里听到山间传来的乡音,感到十分亲切可爱,而《黄石公三略》却被认为是不值得一学的“清宫激梁楚”的书。
全诗以送别为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诗人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诗人在送别之际那忧郁的眼神和落寞的身影。同时,诗人对兵书的不屑态度也透露了他追求高洁人格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