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抱病起登高,暂倚危阑醉浊醪。
半夜浮生闲未了,欲随山月卧蓬蒿。
诗句:重阳抱病起登高,暂倚危阑醉浊醪。
译文:在重阳节这个日子里,我身体不适却仍然决定去攀登高峰。站在高高的栏杆上,我喝着浑浊的酒,沉醉其中。
赏析:
- 诗歌原文及注释
原文:
圭峰登高二首·其二
重阳抱病起登高,暂倚危阑醉浊醪。
半夜浮生闲未了,欲随山月卧蓬蒿。注释: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赏菊、登高等习俗。
抱病:指患病,身体不适。
起登高:起身进行登山活动。
暂倚危阑:暂时依靠高而坚固的栏杆。
醉浊醪:喝酒至微醺状态。
半夜:指深夜。
浮生:人生的短暂和飘渺。
闲未了:生活琐事未尽处理完。
山月:月亮在山上,形成美丽的景致。
卧蓬蒿:躺在草丛中。
- 诗句解读
- “重阳抱病起登高”: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因病而起,独自进行登山活动的场景。这里的”重阳”不仅指具体的节日,还有“再次”或“双重”的含义,反映了诗人对重阳节的重视与尊重。同时,“抱病”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因健康问题而无法完全参与传统的节日活动,体现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无奈和自我调节。
- “暂倚危阑醉浊醪”:通过饮酒来缓解身体的不适,同时也借酒浇愁。这里的“暂”字表达了一种临时的、权宜之计的态度。醉酒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在此刻的放纵和不羁,可能是为了逃避现实中的某些烦恼。
- “半夜浮生闲未了”:描述了深夜时分的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状态下的感慨。这里的“浮生”指的是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而“闲未了”则表达了尽管时间已晚,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仍未完成或未能解决。这一部分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无力感和焦虑。
- “欲随山月卧蓬蒿”:表达了想要在自然中找到慰藉的愿望。这里的“山月”象征着宁静、美丽和神秘,是诗人寻求心灵平静的象征。而“卧蓬蒿”则是诗人想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寻找心灵的归宿。
- 文化背景及意义
- 此诗创作于明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历史背景下。李以龙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诗中的“重阳”不仅是一个节日名称,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对祖先的纪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 “醉浊醪”这一行为在古代文人墨客中并不少见,它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方式。
- 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李以龙试图构建一种超越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圭峰登高二首·其二》不仅在形式上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也在内容上深刻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自然和理想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