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满溪头水满陂,林亭深处日华迟。
秋根自老便高枕,岭树回春正北枝。
魏阙忽惊沧海梦,柴门终与白云期。
明良千古凭谁计,尧舜巢由亦此时。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是一首由明代诗人李以龙创作的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首联:“花满溪头水满陂,林亭深处日华迟。”
- “花满溪头”描绘了春天溪边花开的景象,溪头即溪流的起点,花朵遍布整个溪头,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
- “水满陂”则形容水位上涨,水波荡漾,陂是古代一种低洼地,这里指代小溪旁边的池塘。
- “林亭深处”表达了诗人身处一个幽静的场所,林亭通常指的是树林中的亭子,此处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美丽。
- “日华迟”意味着阳光虽然温暖但不刺眼,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暗示着春天的美好时光正缓缓展开。
- 颔联:“秋根自老便高枕,岭树回春正北枝。”
- “秋根自老便高枕”通过“秋根”和“高枕”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岁月沉淀后的从容与淡定。秋根可能是指植物的根部,秋天到来,这些根部已经老化,但它们依然能够安心休息,不再为季节变化所困扰。
- “岭树回春正北枝”则用“岭树”和“北枝”来描绘春天的景象,这里的“岭树”可能指的是山上的树木,而“北枝”则是指那些在冬天枯萎后,春天重新发芽的枝条。
- 颈联:“魏阙忽惊沧海梦,柴门终与白云期。”
- “魏阙忽惊沧海梦”中的“魏阙”指的是古代宫殿的门楼,这里可能是诗人用以象征朝廷的地方。突然之间,他仿佛被大海的波涛震撼,梦中的海洋景象让他感到惊讶。
- “柴门终与白云期”中的“柴门”代表简朴的农家之门,而“白云”则是天空中飘浮的云朵。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然、超脱尘世的愿望,希望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
- 尾联:“明良千古凭谁计,尧舜巢由亦此时。”
- “明良千古凭谁计”中的“明良”指的是明智而善良的君主,“千古”则是指长久的历史。诗人在这里询问,历史上的明智君主是如何做出决策的?他们是否也曾像现在这样,面对复杂的局势感到困惑和无助?
- “尧舜巢由亦此时”中的“尧舜”指的是传说中的两位贤君尧和舜,“巢由”则可能是指古代隐士巢父和许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两位古代贤人的怀念,他们曾经隐居不仕,如今的时代或许正是他们的理想所在。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与季节变化的诗歌,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政治与个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能深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