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游客荐芳荪,名在前朝已自尊。
道本虚空无着相,心何惭愧未忘言。
香厨取食驯猿绕,荒院捎云古柏存。
我欲曹溪探上乘,却来山里究真源。

阴那山祖师院

时闻游客荐芳荪,名在前朝已自尊。

道本虚空无着相,心何惭愧未忘言。

香厨取食驯猿绕,荒院捎云古柏存。

我欲曹溪探上乘,却来山里究真源。

赏析

《阴那山祖师院》是明朝诗人李思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阴那山祖师院的描绘,展示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修行胜地。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修行者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时闻游客荐芳荪:“时闻游客荐芳荪”表达了游客常来此地游玩,并称赞这里的花香如荪,芬芳四溢。这里的“荐芳荪”指的是游客们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推荐,而“时闻”则表明这种喜爱是经常听到的,反映出这个地方的魅力和吸引力。

  2. 名在前朝已自尊:此句表达了该寺庙在历史上的地位之高,名声远播。这里的“名在前朝”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已自尊”意味着其地位已经非常高大。这反映了寺庙的历史悠久和人们对其尊重的程度。

  3. 道本虚空无着相:通过这句诗,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哲学思想。这里的“虚空”指的是空灵、虚无的状态,“无着相”意味着不要执着于外在的物质形态,要超越对事物的执著。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者内心世界的追求,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4. 心何惭愧未忘言:这里强调的是修行者的内心状态,即虽然修行,但内心并不感到愧疚或忘记言语。这里的“惭愧”可能指的是修行过程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而“未忘言”则表示即使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不会忘记言语的重要性。这反映了修行者对于言语和表达的重视,以及他们内心的坚定和纯洁。

  5. 香厨取食驯猿绕:描述了寺庙内香炉旁边的景象,食物吸引着猴子绕圈走动。这里的“取食”可能指的是寺庙内的供应食物,而“驯猿”则可能指寺庙内的僧人或者信徒们与猴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反映了寺庙生活的宁静和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创作背景与影响

李思悦生活在明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学和诗歌非常繁荣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他创作了《阴那山祖师院》这样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也展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这首诗通过描绘阴那山祖师院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它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