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游芳菲园,望望桃李花。
匪不爱其艳,荣衰终奈何。
长安贵游子,走马事豪奢。
年垂二十馀,意气横天涯。
昼食信陵门,夜宿娇娆家。
青阳有徂迈,白日有西斜。
归来览明镜,徒感双鬓华。

【注释】

朝游芳菲园:早晨游览芬芳的花园。芳菲,香花美草,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望望桃李花:眺望着盛开的桃花和李花。桃李,泛指美丽的女子。

匪:通“非”,表示否定,即不是。爱其艳:喜爱她们艳丽的容貌。艳,美丽。

荣衰终奈何:荣华富贵终究要衰落,无法改变。

长安贵游子:长安(今西安)的贵族子弟。

走马事豪奢:骑马奔驰,追逐豪华的生活。走马,指骑马。

年垂二十馀:二十多岁。

意气横天涯:志向远大,气概豪迈。

昼食信陵门:白天在信陵君府邸吃饭。信陵君,战国时魏国人。魏昭王死后,他的儿子魏安釐王即位。魏安釐王很信任信陵君,把国家大事都委托给他。他为人慷慨,乐于助人,所以有“土为知己者死”之称,后世称重才识之士为知已。

夜宿娇娆家:夜晚住在美女家的客房里。娇娆,美好的样子。

青阳有徂迈,白日有西斜:春天将尽,太阳向西沉落。徂,往;迈,走。

归来览明镜,徒感双鬓华:回来照一照镜子,只看到自己的白发,感到衰老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世事沧桑的感受和人生易老的无奈。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景于情、情景交融。

首联点出“芳菲园”,这是作者的游踪所在,也是诗歌发生的场景。芳菲园是一个美丽的园林,春光明媚,百花盛开,诗人在这里漫步观赏美丽的景色,心情十分愉快。“望望桃李花”,是说诗人在欣赏美丽的景色时,不由自主地又想到了那些如花似玉的美女们。

颔联写诗人对那些美女们的赞美之情。“匪不爱其艳”,是对上文的总结,说明诗人之所以喜欢这些美丽的姑娘,并非是因为她们的容貌,而是因为她们的美丽是那么的让人心动,那么的美好。“荣衰终奈何”,则是说美好的事物总有盛衰的变化,无论多么美好的事物,最终都会有结束的时候,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人生的规律。

颈联写诗人对于长安贵游子弟的羡慕之情。长安是当时的首都,那里有很多达官贵人,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追求豪华。而诗人却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过着清贫的生活。诗人对此感到不满,于是决定离开长安去寻找更好的生活。“走马事豪奢”,是说自己骑马奔驰追逐豪华的生活,而“走马”在这里指的是骑马。“年垂二十馀”,是说年纪已经二十岁有余了。这两句是说诗人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是内心却是空虚的,因为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因此,诗人决定离开长安去寻找更加理想的生活。

尾联写诗人回到家乡后的心情。“昼食信陵门”,是在信陵君府邸吃饭。信陵君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的家族有着深厚的背景和地位。在这里吃饭是一种享受和荣耀的象征。“夜宿娇娆家”,是在美女家中住宿。娇娆是形容年轻美貌的女子,在这里住宿也是一种享受和荣耀的象征。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和满足。相反,他觉得这种生活并不适合自己,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内心空虚,缺乏真正的情感和价值。最后两句“青阳有徂迈,白日有西斜”,是诗人回到家乡后的一种感慨和感叹。青阳是指春天,白日是指太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天即将过去,太阳也将西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人生感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比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