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芳草满长衢,是处黄金不可无。
西入羽书三辅急,北方龙气七陵孤。
天王按剑思临塞,大将观兵岂备胡。
报主忧时今更切,敢将心事问江湖。
注释:
蓟门:指北京。蓟门芳草满长衢,是处黄金不可无:蓟门的芳草地铺满了长长的大街,到处都是金子般的绿草,这真是黄金般珍贵的美景啊。
西入羽书三辅急,北方龙气七陵孤:西边传来紧急的军报,三辅地区形势危急;北方的龙气笼罩着七座陵墓,显得孤立无援。
天王按剑思临塞,大将观兵岂备胡:天王手按宝剑,思念着亲临边塞,守护国家的安宁;大将们观看演习,难道只是为了防备胡人吗?
报主忧时今更切,敢将心事问江湖:在国家忧患的时刻,我更是感到责任重大,怎能把心事告诉江湖呢?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已经爆发,诗人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太子詹事。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第一句写京城长安的春天景象。“蓟门芳草”,点明京城长安。“长衢”,大道,这里指长安城中的道路。“满”字写出了春草的茂盛,“黄金”,喻指贵重的财物。“是处”二字,表明到处都有如此美丽的春景。第二句写战事。“西入羽书”即接到来自西面边疆的紧急军情报告,“三辅”是西汉京兆尹所在地,即长安城及其周围各县,当时称为关中地区。“急”字表明战事吃紧。“七陵”指唐朝皇帝陵墓,在长安附近的奉先县境内。诗人看到朝廷连年征战,西北一带战火连绵,不禁忧心如焚。第三、四句写诗人忧国之情。“天王”指唐肃宗。他手握宝剑,时刻想到要亲自去前线抵御叛军,保卫国家的安全。“大将”指郭子仪等将领,他们正在训练军队,准备出征,但诗人担心他们只是为了防备胡人而打仗,没有真正为国家着想,所以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担忧。“报主”,指报效国家,“忧时”,指担忧时局,“今更切”,说明这种担忧更加深刻。诗人想将自己的心事告诉江湖,希望得到指点或帮助,但自己却不敢这样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