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见蘼芜,青青似春浦。
岂子歌长春,春色不敢去。
【注释】
1、同助甫:指作者的朋友。2、盆草:指盆中种植的草木。
3、岁寒感:指岁寒三友(松、竹、梅)不畏严寒,依然傲然挺立的景象。4、见:看见。
5、春浦:指春天的河流。
6、岂:怎么,如何。7、去:离开。
8、赋:写文章。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深秋时节,看到盆中种着的草木依然青翠欲滴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岁月变迁,万物更替的自然规律的感慨和理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首句“十月见蘼芜”,指的是作者在十月份时见到盆中种植的草木依然青翠欲滴。这里的“见”字,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的喜爱和赞叹。而“青青似春浦”,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草木生机勃勃,如同春天的河面一样清澈明亮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句“岂子歌长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感慨。这里的“岂”,是反诘语气词,表示“怎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为何总是歌唱那永不凋谢的春天呢?在这里,作者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朋友情感的疑惑和不解,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期待。
第三句“春色不敢去”,则是作者对于朋友感情的进一步抒发。这里的意思是说,即使春天已经离去,但那份美好的情感却依然留在心中,不愿离去。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执着和坚守,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朋友深深的思念和牵挂。
最后一句“遂人赋之五首”,则是诗人对整个诗歌的总结和收束。他通过对四季变换、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无常的深深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