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出虚空手,谁能会此心。
开琴理中夜,明月为知音。
梵语落天半,松涛生院深。
披衣向何年,行处自沉吟。
绘空轩
绘出虚空手,谁能会此心。
开琴理中夜,明月为知音。
梵语落天半,松涛生院深。
披衣向何年,行处自沉吟。
逐句释义及注释:
1. 绘出虚空手,谁能会此心。
- 绘出虚空手:”绘制出虚空的手”,这里可能指用笔墨描绘出虚无缥缈的景象或抽象的意象。
- 谁能会此心:表达一种对于理解或把握这种虚无意境的困难,即“谁能理解这种心意”或“谁能领会这种境界”。
2. 开琴理中夜,明月为知音。
- 开琴理中夜:在夜晚弹奏古琴,通过音乐来领悟道理。这里的“理”可以理解为哲学、道德等深层的道理。
- 明月为知音:月亮成为理解和共鸣的对象,象征着心灵的相通或情感的交流。
3. 梵语落天半,松涛生院深。
- 梵语落天半:使用梵文(佛教经典)的语言,声音仿佛从天上落下,给人一种高远和神圣的感觉。
- 松涛生院深:松树枝叶发出的松涛声在深深的庭院中回响,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
4. 披衣向何年,行处自沉吟。
- 披衣向何年:形容一种迷茫或追寻的姿态,好像随时都可能会向未来迈进,但又不确定具体是哪一年。
- 行处自沉吟:每当行走于不同的地方,就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思考或沉思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绘画和音乐作为媒介,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中的禅意和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领悟宇宙真谛的追求。诗中融合了东方的宗教色彩和自然的宁静美,形成了一幅富有深度和美感的艺术画卷。通过对月光、松涛和古琴声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传达了心灵上的平和与思索。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