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后多遗迹,人怜避暑宫。
塞花明宝靥,边月满雕弓。
二水桑干合,三云大漠通。
花园经上下,歌管慰飘蓬。
【注释】
辽后:指辽代皇后萧氏。遗迹:遗物,遗迹。人怜:人们同情。避暑宫:即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的行宫。宝靥:指皇后所佩戴的耳环。雕弓:指精美的弓。二水:指桑乾河与无定河。桑干河在今山西西部,无定河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境内。三云:指塞外的阴山、天山、祁连山。大漠:指北方沙漠地区。花园:指金朝的行宫所在之地。经上下:经过上下。歌管:歌舞音乐。飘蓬:随风飘扬的蓬草,喻指流落他乡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和感受。前四句写沿途所见,五至八句描写到达目的地后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辽后多遗迹,人怜避暑宫。”点题,说明此行的目的是去辽国故地参观。辽国皇帝耶律延禧曾建避暑宫于此。这两句是说,辽后留下的遗迹很多,人们很可怜她,因此,对这座行宫也倍加珍惜,要去看看。
第三联“塞花明宝靥,边月满雕弓”。这两句是写从避暑宫中走出时的所见。塞上盛开着野花,映着月光,显得格外鲜艳;远处的月亮正挂在弯弯的弓弦上,似乎随时都会射出。这两句以景语出情语,形象生动,意境幽美。
第四联“二水桑干合,三云大漠通”,是写眼前所见的景物:桑干河与无定河汇合了;三座大山——阴山、天山、祁连山,都通向遥远的沙漠。
最后两联“花园经上下,歌管慰飘蓬”是写到达辽后旧居时的情景。这里的花园经过上下两层,四周有歌管声不断吹奏,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仿佛飘零在外的人在这里可以暂时安身。
此诗通过作者游历辽国旧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自己对辽后和避暑宫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幽远清雅,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