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称难老,交流出晋阳。
东西穿古柏,左右结飞梁。
报祀追桐叶,雍容见衮裳。
金沙不可拾,月照一苍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一水称难老,交流出晋阳”,意思是:一水长流,称颂它不衰,从晋阳流出。这两句诗是说从晋阳流出的河水,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永不停息。“东西穿古柏,左右结飞梁”,意思是:在晋祠的东西两侧都建了飞桥,以方便游人来往。“报祀追桐叶,雍容见衮裳”,意思是:祭祀时追念当年桐叶封弟的故事,天子身穿礼服庄重威严地来祭拜。“金沙不可拾,月照一苍苍”,意思是:金黄色的沙砾堆积如山,月亮照耀下一片苍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晋祠中保存着许多金代以前的遗迹,这些遗迹现在虽已无法看到,但月光下的晋祠依然辉煌灿烂。

【答案】

译文:

一条清澈的水流经晋阳城东、西两面,穿过古老的柏树,在晋祠东西两侧建有飞桥,方便游人来往。追念当年桐叶

封弟的故事,天子身着礼服庄重威严地来祭拜;晋祠中保存着许多金代以前的遗迹,如今已无法看到,但月光下的晋祠

依然辉煌灿烂。

赏析:“一水称难老,交流出晋阳。”“交流出晋阳”意为从晋阳流出的河水一往无前,永不停息。这两句是写晋水的

特点。晋水发源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方的太山脚下,自北向南流经晋源区、小店区,到晋阳古城南端汇入汾河,全长

42公里。晋水之水源自太山(恒山),故称“晋”。晋水发源后,一路南下,经太原市区、小店区至晋源区,最后流入汾

河流域。此句写出了从晋阳流出的河水,一往无前,勇往直前,永不停息的特点。

“东西穿古柏,左右结飞梁。”意思是在晋祠的东西两侧都建了飞桥,以方便游人来往。这两句是写晋祠中的景

物及晋祠建筑的特色。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晋祠全景图,形象地展示了晋祠的建筑风貌。晋祠是供奉晋国公子重耳

及其母所立碑的祠庙,始建于春秋末年(公元前597年—前563年)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7年)。当时,晋国发生内乱

,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国。公元前550年春,楚成王亲自带兵送重耳到黄河边,重耳一行经过周大夫介之推的隐居之地——

“绛”地时,介子推割肉款待他们,重耳分一半给介子推,并问他何以如此?他告诉重耳自己愿意终身守节,所以割肉款

待。重耳后来即位成为晋文公,即“文公”,为了报答介之推的恩情,下令将绛邑改称为介休县,把“绛”地改名为“介休”,

并立介之推庙于其中,这就是著名的“三顾茅庐”典故的出处。晋祠中的建筑风格独特,主要建筑包括圣母殿、鱼沼

菱池、尚官院和献殿等。圣母端居正门之内,背倚鱼沼菱池,左右有厢房环绕,正门上悬“晋祠”横匾。圣母殿是整个

晋祠的核心部分,位于正门内南北中轴线上,北临鱼沼菱池,四周有短垣环绕,占地约1750平方米。圣母端坐正中神龛

内,高23米,按“九五”尊位建造。殿内有两棵巨大的铁树,粗大无比,枝繁叶茂,相传这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

来的异木。殿内还塑有一尊高达21米的侍女像,她就是汉代汉文帝时的宫人,名蚕,也叫蚕丛,据说她曾在晋祠附近采桑养

蚕,后人便把她作为晋祠的保护神。此外,还有三座大殿分别供奉着周武王、唐叔虞和汉文帝刘恒。晋祠内的古柏、石雕、

砖瓦以及各种古式器物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

“报祀追桐叶,雍容见衮裳。”意思是:祭祀时追念当年桐叶封弟的故事,天子身着礼服庄重威严地来祭拜。这两句是

写晋祠中的人物及活动。这两句描写了皇帝祭祀时的情形,体现了皇帝对功臣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报祀追桐叶,雍

容见衮裳”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皇帝尊崇功臣、不忘旧功的崇敬之情。

“金沙不可拾,月照一苍苍。”意思是:金黄色的沙砾堆积如山,月亮照耀下一片苍茫。这两句是写晋祠中的景象及环境。

晋祠中有很多历史文物、古迹遗址和自然景物等。这两句描写了晋祠中金黄色的沙砾堆积如山,月光洒落之下一片苍茫

的景象。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晋祠景色的喜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