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去已久,高义在夫君。
我亦屠沽者,诸侯莫不闻。
昔劳赠长剑,今岂若浮云。
歧路怀知己,踟蹰向夕曛。

【注释】

重寄姚石埭:《晋书.高士传》载,信陵君死后,他的门客侯嬴、朱亥、魏无成等都去为王者效命,唯独豫让不仕。他听说赵王要用他当相国,就假装疯癫,躲进山中。后来赵国派人请他出来,他说:“我听说贤主不拘身份而用人;我虽是个屠夫,却能为国君效劳。”于是,赵王把他当作知己看待,并送他一把宝剑作为纪念。这里指作者在友人处得到赠剑之事。

信陵去已久:指信陵君去世后很久了。

高义在夫君:高尚的义举在于你。

我亦屠沽者:我也是卖肉的。“屠沽”是当时对商人的称呼。

诸侯莫不闻:所有的诸侯都知道。“莫不”就是“无不”。“闻”是听说的意思。

昔劳赠长剑:从前,您曾赠送我一把好剑。“劳”是感谢的意思。“赠”是赠送的意思,“长剑”是指名贵的长剑,因为长剑可以象征高义,所以这里说它“赠”。

今岂若浮云。“今”是现在的意思,“岂”是哪里的意思,“若”是好像、如同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我哪里还像以前那样有高义呢!“岂”和“今”构成反问,强调现在没有高义。“如浮云”,“如”是好像的意思。“云”,是云彩,这里比喻高义像飘忽不定的云彩一样。

歧路怀知己:在分岔的路上怀念知心的朋友。《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句子,这里用来比喻自己思念朋友的心情。

踟蹰向夕曛:迟疑不决地徘徊着向着夕阳走去。“踟蹰”,原意是行走时两腿交替前进的样子,引申为犹豫不决的意思,这里指犹豫不决地向夕阳走去。“曛”是夕阳余晖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开头四句写诗人收到友人赠送的宝剑,深感荣幸,也表明了他对高义的向往。中间四句则写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之间距离遥远,不能经常相见,只能把这种思念寄托在赠剑上。最后四句则是写诗人在分岔路上徘徊不定,思念知心朋友,但最终只能向着夕阳走去。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