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妃埋玉处,山压洞庭波。
野外苍梧远,祠边斑竹多。
佳期愆北渚,离恨满云和。
灵降先风雨,来听众嫭歌。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把握全诗的内容,结合题目的要求,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然后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
“黄陵怅望”意思是黄陵山上令人惆怅地眺望。黄陵山,在今陕西延安东北。二妃庙,即湘妃祠,在今湖南岳阳市洞庭湖畔。这里指传说中的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的祠庙。“佳期”,美好的时光。“愆”,错过;耽误。“离恨满云和”,离别的怨恨充满云彩和风声。“灵降先风雨”,神灵降临前先有风雨。“来听众嫭歌”,神灵降临时众神齐唱着湘妃之辞。这两句是说,二妃庙前湘江上,每逢风调雨顺时节,就有人听到湘妃祠里传出的歌声,并传说这是湘君、湘夫人思念湘妃而发出的哀怨之声。诗人以“佳期”点明自己怀念妻子的心情,并以“离恨”二字总括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答案】
①黄陵:即湘阴,在今湖南省岳阳县西。②二妃:指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③洞庭波: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北岸。④苍梧: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汉书·地理志》:苍梧郡有苍梧县,汉武帝元鼎六年置,属郁林郡。⑤祠边:湘夫人祠旁。⑥嫭(wū):古时称同姓女子为嫭。⑦《湘夫人》:《九歌》中的一篇,相传为屈原所作。⑧风雨:指湘君、湘夫人思念湘妃而发出的哀怨之声。⑨云和:云气和鸣。⑩灵降:指神降临。先:早。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天。当时诗人被贬到辰阳(今湖南辰溪),途经永州(治今湖南零陵)。他在永州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抒发自己对二妃(湘夫人、湘妃)的思念之情。
首联“二妃埋玉处,山压洞庭波。”是说二妃的坟墓在黄陵山上,山下就是洞庭湖,洞庭湖波涛汹涌,仿佛山峦在洞庭湖水面上压下去似的。这一联写景,从空间的角度写出了黄陵山高耸入云,地势险峻;同时,又从时间角度写了水天相接,一望无边。诗人把黄陵山的气势写得非常雄伟,同时也把洞庭湖水势写得非常磅礴。
颔联“野外苍梧远,祠边斑竹多。”是说在遥远的野外,苍山巍峨耸峙,而在祠庙附近则生长着茂盛的竹子。诗人用“苍梧”、“竹林”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他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之情。苍梧即指湘江,湘江流经潇湘之地,所以诗人把“苍梧”比作故人的家乡。
颈联“佳期愆北渚,离恨满云和。”是说美好的约会被错过了,离愁别恨充满了整个天空。诗人把“佳期”比作故人,“愆”字写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同时,“离恨满云和”,把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灵降先风雨,来听众嫭歌。”诗人想象神灵降临时先有风雨,众神齐唱着湘妃之辞,从而表达出他对湘妃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幽雅清新,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