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馀一片水,壁立白云端。
流过三峡乱,声入万松寒。
复有石桥月,宜人秋夜看。
羽人渺何处,相忆玉琴弹。
【注释】:
三峡桥:在今湖北宜昌市西。石人峰,即石门,在湖北当阳西北。《太平寰宇记》卷一〇五引《水经注》:“石门有石人,长十余丈。”石人峰,指此。石门,在湖北宜昌西北。《水经注》:“石门,山高八十里,其上石人形似,故名。”流水:指长江。“万松”句:万松关,在陕西宁陕县西南。“石桥月”三句:《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引《括地志》:“石门,一名石门山,上有石门、石阙、石楼、石梁,皆以石为之。”《太平寰宇记》卷九二:“石门关,在陕西宁陕县西南,旧关在山上,与天险相接,自汉以来为戍守之冲。”秋夜:泛指深秋季节。相忆:相互思念。玉琴弹:泛指弹琴。玉琴,喻指琴声优美动听如玉的琴曲。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途中。全诗描绘了三峡石门一带壮美的山水景色及诗人在此赏月怀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首联“雨过坐三峡桥望石人峰流水”,写诗人在雨后天晴时站在三峡桥上眺望石人峰下滔滔的流水。“雨过”点明时间,表明诗人是在雨后初晴的时刻来到三峡桥上的。三峡桥,即著名的三峡大坝。诗人在雨过天晴之时来到三峡大桥,凭栏远眺,只见白云端耸立着巍峨的石门,江水从石门峡谷汹涌而出,奔流不息,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汇入万山丛中,使万松岭都感到寒气袭人。这一景象,既写出了三峡峡谷的雄奇壮观,又表现了长江奔腾的气势。
颔联“流过三峡乱,声入万松寒”,进一步描写长江水势汹涌澎湃的景象。诗人抓住“乱”、“寒”等关键字眼,形象地描绘出水流湍急激荡,浪花飞溅的情景。同时,这两句还表现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激动不安,他似乎想借眼前之景抒发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气。尾联“复有石桥月,宜人秋夜看”,则转入对三峡石门夜景的描写。“复有”,表示意外的发现;“石桥月”,指石门关上的石桥上的月光。“宜人秋夜看”,是说在这美好的秋夜,登上石门关上的石桥观赏明月,别有一番情趣。尾联紧承起首,由远而近,从宏观到微观,最后集中笔墨刻画石门关上的石桥和明月,把三峡石门的壮丽景色展现给读者。
尾联“羽人渺何处,相忆玉琴弹”,以想象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羽人”,指仙人或道士。“相忆”二字,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玉琴弹”,指弹琴吟诵,这里用典,出自南朝宋诗人鲍照《代升天行》“愿登太华山,鸣琴振金策。翔鸾游紫霄,玉音驰瑶席”。
这首诗写于诗人流放途中,全诗描绘了三峡石门一带壮美的山水景色及诗人在此赏月怀友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