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
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
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
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进行赏析。
舟至焦山:到了焦山的船。焦山是江苏镇江市的一座名山。据《水经注》记载:“(丹徒)县东五十里有焦山,山形如鼎。上有焦氏庙。”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焦峰石门怀古》。诗云:“登高望所思,天地一沙鸥。金山西畔长流水,日暮归人西出群。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焦峰石门有遗踪,空山无人松自青。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篇盖在江宁时作也。”李白的这首诗,以“焦峰石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早日还乡的愿望。“舟至焦山”与李白诗中的“焦峰石门”遥相应。这两句写自己乘坐小舟到达焦山。
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意思是说,海上的巨浪翻滚着从东海涌来,远处的山峰像雪一样洁白而连绵不断。这一句写景极富气势,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
飞楫过天堑,狂歌把玉杯:意思是说,乘着快艇飞驰而过,好像要跨过天河一般。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自己乘船破浪前进的豪情壮志。这一句写自己乘舟过海,心情极为舒畅。
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意思是说,云雾迷漫着三诏洞,月光照着八公台。这两句用典,写自己乘舟过海,心情极为舒畅。
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意思是说,匆匆地来到齐梁时代,兴衰成败总是可悲。这两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感叹历史的变迁。
【答案】
译文:
乘小船到了焦山。海面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千里的雪峰就象奔马般奔腾而来。我驾着快艇飞驰而过,好似要跨过天河似的。我放声高唱,举起酒杯畅饮。我乘船越过了天堑般的长江,浩荡前行。云雾缭绕着三诏洞,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八公台。我匆匆赶到齐梁时代,兴衰成败都是可悲的。
赏析:
首联描写的是诗人乘船过海时的所见之景,“惊涛起东海,千里雪山来”,海浪汹涌,波涛澎湃,远山连绵起伏,苍翠欲滴,诗人站在船上,面对如此壮丽的江山景象,心中无比激动,于是发出感慨:“飞楫过天堑”。这两句是写景,但是诗人通过写景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及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颔联“狂歌把玉杯”是诗人写景抒情的结果,也是诗人的情感达到顶峰的表现。“狂歌把玉杯”是诗人在乘舟过海时发出的豪情壮志的呼唤,“玉杯”在这里是象征物,象征着诗人的豪情万丈。
颈联“云迷三诏洞,月出八公台”是诗人写景抒情的结果,也是诗人的情感达到顶峰的表现。诗人乘舟过海时,看到的景象是:云雾缭绕着三诏洞,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八公台。这两句写的是诗人乘舟过海时所看到的美景,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叹之情。
尾联“草草齐梁代,兴亡总可哀”是诗人写景抒情的结果,也是诗人的情感达到顶峰的表现。诗人看到的历史景象是:匆忙地来到了齐梁时代,无论兴衰成败都是可悲的。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