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潇湘客,三更乌鹊楼。
天随珠斗转,雪抱玉盘流。
远望惟京阙,相思若女牛。
同心栀子苦,欲寄隔炎洲。

《夜憩江楼》:月映潇湘,心系故土

屈大均的《夜憩江楼》,以“八月潇湘客,三更乌鹊楼”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深秋时节湘西的宁静图景。潇湘之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屈氏以此入诗,既表现了对远方故园的思念,也暗示了自己的漂泊无定和孤寂心境。他笔下的“天随珠斗转,雪抱玉盘流”,不仅描绘了夜空中斗柄旋转与飞雪环绕的景象,更是隐喻了自己内心的变幻无常与孤独求索。

“远望惟京阙,相思若女牛”,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在遥远的异地仰望着京城的方向,心中不禁生出无尽的相思之苦,如同牛郎织女一般,虽身处异乡却难解此情。诗人用“女牛”喻相思之情,既体现了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透露了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赞美。

在“同心栀子苦,欲寄隔炎洲”中,屈大均巧妙地使用了象征手法。“栀子”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象征着纯洁和忠诚,而“苦”则表达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矛盾。他想要将这份苦楚和思念寄托给远方的亲人,但却又觉得距离遥远如“炎洲”般无法逾越。这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屈大均的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又意蕴深远。每一句都像是一颗珍珠,串联起整个夜晚的思绪与情感。他的笔触细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一个远离故土的游子深夜独坐江楼时的心路历程。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领悟。

在《夜憩江楼》中,屈大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他的诗作跨越时空,依旧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