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知枫树,千林冬不黄。
松晴初出雪,梅早已浮香。
事共年华去,愁随春水长。
兼旬未窥镜,白发恐如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要结合诗歌的注释、题目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来分析。
“自五屯所至永安州舟中作”,写自己乘船从五屯所到永安州途中的感受。“叶落知枫树”,枫叶落下,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千林冬不黄”:千万树林里,冬天并不枯黄。“松晴初出雪,梅早已浮香”:晴天时,松枝刚刚露出白雪;早梅就已飘散着香气。这两句写冬景。“事共年华去,愁随春水长”:时光就这样一天天逝去,我的忧愁也像江水一样流淌。“兼旬未窥镜,白发恐如霜”:一个多月没有照镜子了,担心头发白得像霜。这两句写自己的思乡之情。
【答案】
(1)译文:
树叶落下才知道到了秋天;
千万树林里,冬天并不枯黄;
晴天时,松枝刚刚露出白雪;
早梅就已飘散着香气。
赏析:
首联写旅途所见之景。诗人乘坐小船,在茫茫的水面上行驶。“落叶知秋”是古典诗词常用的一个意象,而此句中的“枫”与“叶”“知”与“落”等字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句的韵味。“枫”指枫树,即杜牧《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诗人乘船从五屯所至永安州途中,看见满眼的枫叶纷纷飘落,便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了。“千林”指的是一片枫林,“冬不黄”表明枫林四季常青,不会变黄。
颔联写途中景色。晴朗的天气下,刚露出雪面的松枝和早开的梅花相映成趣。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时间推移,感叹时光荏苒,岁月蹉跎。“松晴初出雪,梅早已浮香”的意思是:晴朗的天空下,松树上才刚刚露出雪白的松针,早梅就开始散发清香。“初出”与“早已”形成对比,突出时间的流逝。“事共年华去,愁随春水长”。诗人感叹时光流逝,愁苦也随之增长。“春水长”既形容春水流动不息,又暗喻诗人愁苦绵长,无法排遣。
颈联写思归之情。诗人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照镜子了,担心头发白得像霜。诗人在诗中写道:“兼旬未窥镜,白发恐如霜。”意思是说,已经一个多月没照镜子了,恐怕自己会像霜一样的白发啊!
尾联写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之情。诗人独自在船上,望着远方,内心无比寂寞和凄凉。诗人用“兼旬未窥镜”写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白发恐如霜”则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