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归伏鹿,高顶结茅茨。
大道今宜隐,青山是我师。
开林通素月,引水绕东菑。
客问无生旨,松花折一枝。

诗句解释

1 送君归伏鹿,高顶结茅茨:这两句诗描述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伏鹿”是地名,可能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高顶”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的顶端。”结茅茨”指的是在山顶搭建草屋,这是古代一种常见的隐居生活方式。

  1. 大道今宜隐,青山是我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大道今宜隐”意味着现在应该隐居,避开尘世的喧嚣。”青山是我师”则表示山是诗人的老师,教会了他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开林通素月,引水绕东菑:这两行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山林美景。”开林”可能指的是开辟出来的树林。”素月”指的是明亮的月亮。”引水绕东菑”描述了水流绕过东边的草地。

  3. 客问无生旨,松花折一枝:最后这两句诗是回应客人的问题。”无生旨”可能是指禅宗的教义,强调的是无我和空性。而”松花折一枝”则是诗人以自己的行为作为回答,即通过亲手折一枝松花来表达对禅宗教义的理解。

    译文

    送你回到伏鹿的山巅,高顶上搭起茅草房。
    现在应该隐藏于大道之中,让青山成为你的老师。
    开启森林中明月,引导清流绕过东边的土地。
    客人问我是否有禅意,我折下一枝松花来解答。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用”送君归伏鹿,高顶结茅茨”来营造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大道今宜隐,青山是我师”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自然、远离世俗的决心。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但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即无生之旨。”客问无生旨,松花折一枝”则是一种形象的回答,通过亲手折枝的行为表达了对禅宗教义的实践。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还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禅宗教义的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