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勤求孔雀,迢递自防城。
五岁金花满,三年小尾成。
文章聊自喜,饮啄不须惊。
莫使珠毛损,樊笼足寄情。
诗句解释:
- 廉州杂诗 - 这可能指诗人在廉州的所见所感或所作之事。
- 殷勤求孔雀 - 表达了诗人对孔雀的渴望,”殷勤”表示非常急切。
- 迢递自防城 - 形容路途遥远,需要经过多次的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
- 五岁金花满 - 描述孔雀羽毛的颜色,”金花”即金色的羽毛。
- 三年小尾成 - “小尾”可能指的是孔雀尾巴上的斑点或花纹,”三年”则是指时间之长。
- 文章聊自喜 - 表示诗人对自己的才华或成就感到自豪。
- 饮啄不须惊 - 意指生活无需惊慌,可以安心享受。
- 莫使珠毛损 - 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失去本真的美。
- 樊笼足寄情 - 比喻自己的感情寄托于自然和简单的生活中。
译文:
我迫切地寻求孔雀的艳丽,
长途跋涉从防城到廉州。
孔雀五岁时羽色金黄,
三岁已能形成美丽的尾巴。
我的文采值得自傲,
不必因生活的琐事而惊慌。
不要让世俗的名利损害你,
让你的心灵安放在自然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他在廉州(今广西)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状态。通过描写求得孔雀的情景、其美丽以及生活中的简单快乐,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墨客多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关注民生疾苦为创作主题。此诗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樊笼”一词,常用来形容人的束缚,此处则寓意着诗人想要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孔雀的描述传达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白居易用他的诗歌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状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