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香泾太远,雪重压渔舟。
暖欲洞庭去,晴先胥口留。
梅花堪舍命,明月不容愁。
一片湖山里,夷光更可求。
【注释】
采香泾:指采香泾水,即采香溪。在苏州西郊。胥口镇(今属昆山市)东有胥江口。洞庭:《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文选·宋玉《九辨)》作“洞庭波兮木叶下”。夷光: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之妃,名菎(音gǎn)。因夫差被越所杀,遂自投于水而死。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既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意,又流露出一种乐观的豪迈情怀。前四句写送别场景,后四句抒情言志,最后以“一片湖山里,夷光更可求”作结,寄意深远。首联写送别地点,次联写送别时的情景,第三联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第四、五句写诗人的感慨与志向。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首联“采香泾太远,雪重压渔舟”写诗人送别友人去采香泾水,途中雪大,小船被雪压得动弹不得。“采香泾”在苏州城西北,是太湖入长江的古运河之一,这里泛指南方。“太远”,即路途远。“雪重压渔舟”,即大雪把渔船都压住了。《晋书·王献之传》载:“献之尝与谢安、孙盛诸贤泛海戏。风起浪涌,诸人色动,而献之时亦徐然,谢云:‘此甚佳,唯恨足下不起!’”可见,当时船是靠人力划动的。这两句诗,写出了送别的艰难困苦,也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颔联“暖欲洞庭去,晴先胥口留”写诗人在送别友人时,想到友人要去的地方,天气已渐渐转暖了。“暖欲洞庭去”中的“洞庭”即洞庭湖,这里泛指南方。“晴先胥口留”即晴天先在胥口停歇。胥口镇在苏州西郊,胥江口即胥门。“留”字表明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颈联“梅花堪舍命,明月不容愁”是全诗的关键。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梅花可以舍弃生命来报答别人的知遇之恩,而明月却不能让人消除忧愁。这两句诗,一方面表现了梅花的坚韧不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这两句诗,还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操。梅花是一种品格高尚、坚贞不屈的花,它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意志。诗人在这里用梅花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像梅花一样能够经受住考验,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同时,梅花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代表着谦虚谨慎、勤劳朴素的精神风貌。诗人在这里用梅花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另外,梅花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境界的象征,它象征着清雅脱俗、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梅花来比喻自己,表示自己追求的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境界。
尾联“一片湖山里,夷光更可求”是全诗最精彩的一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广阔的湖山之中,还有比夷光(古代美女名)更值得追求的呢!“夷光”,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之妃。她美丽聪明,善于操持家务,深得吴王的信任和宠爱。后来,夫差听信谗言,将她赐死。夷光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的美丽和智慧,便将她的墓地称为“夷望山”。这首诗中,诗人用夷光来比喻自己的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夷光那样,既有美好的品德、才能和修养,又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同时,他也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像夷光那样充满诗意和浪漫色彩,能够在广阔的湖山之中找到自己的归宿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优美,耐人寻味。诗人通过对友人的送别和自身的感慨,展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它通过对梅花和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