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蓟应居守,分兵援帝州。
惰归吾可击,深入彼难留。
计拙遭谗小,身歼快寇仇。
长城从此坏,权相欲何求。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林大钦的《再吊袁督师》。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再吊袁督师(全诗)
辽蓟应居守,分兵援帝州。
惰归吾可击,深入彼难留。
计拙遭谗小,身歼快寇仇。
长城从此坏,权相欲何求。
注释:
- 辽蓟应居守,分兵援帝州。辽蓟:指的是辽地和蓟地,都是指北京附近的地区。居守:驻守。分兵援帝州:分出兵力援救帝京(北京)的部队。
- 惰归吾可击,深入彼难留。惰归:懈怠而归,不战而退。吾可击:我方可以攻击。深入彼难留:深入敌军难以留住。
- 计拙遭谗小,身歼快寇仇。计拙:策略失误。遭谗小:遭受小人诬陷。身歼:身体被消灭。快寇仇:迅速消除敌人。
- 长城从此坏,权相欲何求。长城:这里代指边防,指抵御外敌的防线。坏:破损。权相:当时的宰相。欲何求:想要什么。
译文:
辽蓟之地应当坚守,分散兵力援救帝都。
如果敌军懈怠而退回,我们可以攻击他们;深入敌境难以挽留。
策略失败招致小人诽谤,自身被杀敌人得以消除。
长城自此受损,宰相想得到什么?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中期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紧张局面。作者林大钦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不满和个人的感慨。
第一句“辽蓟应居守,分兵援帝州”表明了作者认为辽蓟之地应当坚守,因为那里的战事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同时,作者指出需要分散兵力来援救帝都,说明前线的形势十分严峻。
第二句“惰归吾可击,深入彼难留”揭示了敌军的心理状态,如果敌军因为懈怠而撤退,那么我们就可以发起攻击;但如果深入敌境,则难以留住。这两句话反映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双方的较量。
第三句“计拙遭谗小,身歼快寇仇”表达了作者对于战术失败导致个人受害的看法。这里的“计拙”可能指的是战略决策上的失败,而“遭谗小”意味着虽然受到了小人的诽谤,但最终并未造成严重的后果。
最后一句“长城从此坏,权相欲何求”则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讽刺。这里的“长城”比喻国家的边防,“权相”指的是当时的宰相,表达了作者对宰相们追求私利、不顾国家安危的行为的不满。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和对人物命运的感叹,展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腐败和军事困境,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表达。